五十年血脉亲情割舍不断,失散多年终团圆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姨妈家已经有了6个孩子,只有姨伯一个人在老家镇上的木材加工厂做木工赚钱养家,生活相当困难。这时姨妈肚子里怀的孩子快要出生了,家里孩子多,饭都吃不饱,怎么办呢?

姨妈和姨伯想来想去,没有别的办法,只有找一个条件好的家庭,把孩子送给别人家抚养,给他讨一条活路,将来有个好前途。

姨妈挺着大肚子来到位于武汉的妹妹(也就是我妈)家,让妹妹帮忙。我家对门邻居肖阿姨听说这事,到我家找到我妈,说她有个同事结婚多年没有孩子,一直想收养个孩子。姨妈的孩子生下后,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肖阿姨的同事都愿意领养。我们与肖阿姨家做了多年的邻居,知根知底,我妈相信肖阿姨的为人,她介绍的人家肯定错不了,姨妈也同意了。

姨妈在医院生孩子,肖阿姨和同事夫妻俩也到了医院守候。姨妈万般艰辛生下孩子,撑起虚弱的身体,看了又看、亲了又亲尚在襁褓中的亲骨肉,依依不舍又无可奈何地看着他们把孩子抱走了。抱走孩子的夫妻俩给了姨妈一些钱做月子养身体,算是一点补偿。

孩子是娘身上掉下的一块肉,不是万不得已,谁愿意把自己的亲骨肉送人呢?姨妈常常念叨,不知那个最小的儿子在别人家过得怎么样了,总想去看看。当时双方都约定好了,以后互不打扰、不来往,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妈安慰姨妈,别人家条件好,就这一个孩子,肯定比在你家过得好,而且要好百倍,你就放心吧。

其实我妈心里还是有点放不下,毕竟是亲侄子,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哪有不担心的呢。我妈对肖阿姨说了心中的担扰,肖阿姨理解我妈的心情,但又怕同事有顾虑。于是,肖阿姨给同事做工作,让他们把孩子带到她家玩一次,我妈去肖阿姨家看看孩子。仅此一次,下不为例。

那时候,我大约10岁左右吧,对这事有印象。我和我妈一起去肖阿姨家,见到了活泼可爱的小弟弟。小弟姓冦,名字叫冦强华,小名华子。小弟比我小7岁,是个白白净净、漂漂亮亮的一个小男孩,3岁的孩子是最好动的,一刻不停,到处跑着玩。他养母亦步亦趋地跟在他身后,嘴里不停的叫着“华子,慢点慢点,别摔了”,宝贝得不得了,真的是“含在嘴里怕化了”那种感觉。



我妈看到这一切,彻底放心了。可是姨妈还是牵挂着她的小儿子,非要亲眼看看,哪怕看一次也行。我妈只好又去找肖阿姨,肖阿姨犯难了,人家不希望你们经常去打扰,但是架不住我妈的一再请求,想了一个小招。肖阿姨领着姨妈和我妈,偷偷去了华子的幼儿园,隔着玻璃看看。姨妈当时差点冲进去,想去抱抱她的小儿子,被我妈拉住了。就这样,姨妈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幼儿园。

后来听肖阿姨说,华子他们家搬家了,她只知道大致方位,不清楚具体地址。再后来,肖阿姨也搬家了。事过境迁,时光流逝,慢慢地,大家都失去了联系。

九十年代中期,姨妈的大儿子,在东北一个油田工作的大哥回家探亲路过我家,眼中含泪跟我父母谈起小弟华子。大哥很早就离家外出工作,省吃俭用,每个月的工资都要留下一大半寄给家里贴补,帮父母减轻负担。这么多年大哥心里一直有深深的愧疚,认为自己作为老大,那个时候没有能力帮助父母抚养小弟(送走小弟时大哥作为知青下放在农村),以至于骨肉分离,亲人远隔一方。大哥有个愿望,想找到小弟华子,看看二十多岁的他如今的生活现状。

我妈带着大哥,凭着多年前肖阿姨说的大概印象,找到华子家所在区的大致方位。他们逢人便问,附近有没有一家姓冦的,因为这个姓氏比较少,问了好几条街,终于找到了华子家。

华子的养父母是通情达理的人,问明来意,热情接待了我妈和大哥。华子当时上班不在家,养父给他打电话叫他回来,说家里来客人了。华子迈进家门的第一眼,就看到一个和自己长相非常相似的中年男子,心里想着这人和自己怎么这么相像呢,肯定和自己有关系。华子在父母的介绍下,对我妈和大哥开口叫了“三姨”、“大哥”,认下了亲人。



我妈和大哥征得华子的父母同意,华子又向单位请了三天假,便跟着我妈和大哥回到老家认亲。华子第一次踏上回老家的路,心里没什么特殊的感觉,因为没有在老家生活过一天,对这里相当陌生。回到老家所在的镇上,见到了自己的生父生母和哥哥姐姐,家里人全都激动万分,悲喜交加,笑声中掺着眼泪。姨妈拉着华子的手说个不停,哭个不停,姨伯目不转睛地望着华子,眼角含泪,笑得合不扰嘴。

华子在老家呆了几天,深深感受到了亲人的温暖。家里人把他当贵宾一样,问寒问暖,想方设法做好吃好喝的,像是要弥补亏欠了二十多年的亲情。华子准备返程了,生父生母和哥哥姐姐每个人都拿钱给他,钱不在乎多少,表达的是亲人的心意。华子不肯收,最后在我妈的劝说下才收了。

大哥对华子说:人有源头树有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出处,这里就是你的家,有你的父母哥姐,什么时候想回来了,随时欢迎,家里的大门永远向你敞开。如果你养父母不希望你经常与我们来往,我们也理解,毕竟是他们辛辛苦苦把你养大,你就是他们的亲儿子。我们把你带回家里,只是让你明白,在这个世界上你并不孤单,你有亲生父母和哥哥姐姐,还有小姨舅舅和表兄妹们,他们都是你的至爱亲人。

姨妈家的大女儿,二儿子还有三女儿,陪同华子一起返回武汉,到我家吃了饭。饭后,一大帮人到我家附近的公园游玩,拍照留念。

二十多年前认亲的时候,小弟华子还只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没什么人生阅历。从小家里只有他一个孩子,不说锦衣玉食,起码是衣食无忧,快快乐乐地成长。小时候,邻居调皮的孩子曾说他是“捡回来的野孩子”,那时候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以为是小孩子之间说着玩儿的话。长大了才知道,原来自己并不是父母亲生的,但心里清楚自己在父母心中的位置,跟亲生的没有区别。生父生母放一边,养父养母大于天,养育之情要大于生育之恩。

认亲后的第三年,我妈因突发疾病去世,这条线就断了。大哥回来探亲路过武汉,好几次去找华子,全都无功而返。一来大哥对武汉不熟悉,二来大哥的手机换了好几个,华子的电话号码也找不着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又是二十几年过去了,大哥也早己退休,已年近七十。人老了,特别爱怀旧,思念亲人,大哥又想去找华子。三年前大哥回家探亲,八十多岁的老母亲拉着大哥的手,老泪纵横,想在有生之年见华子一面,以后去了天堂对先行一步的老伴有个交待。

大哥再次踏上寻找华子的路,这一次更不顺利。好不容易找到华子家所在区域,哪知这里早已拆迁,完全没有原来的样子了,四周全是高楼,想打听都找不到人!大哥患有高血压,身体不太好,又累又急,人都要崩溃了。

大哥从老家出来时,我打电话告诉他去华子家那个方向坐什么车,在哪倒车,随时随地跟大哥保持联系。找不到华子,大哥人也不舒服,准备放弃了。我们知道华子的姓名和年龄,去附近的派出所查一下不就有线索了?大哥听了我的建议,一连跑了三个派出所,终于查到了华子的信息。派出所的警官打电话给华子,问他是否可以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大哥,华子连声说好。中断了二十多年的亲情再一次连续上了,俩兄弟见面时,紧紧拥抱在一起,万语千言尽在这一抱之中。

华子又一次跟随大哥回了老家,见到了已经八十多岁的老母亲,(姨伯已因病去世十多年,大哥的大妹也因病去世三年)其他的哥哥姐姐及家人闻讯全都赶回来,一大家人其乐融融欢聚一堂。华子介绍自己的情况,已结婚成家,儿子上初中了,养父已去世,养母还健在。一家人生活很平实、安逸、幸福,虽不是大富大贵,小康的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华子的养母心里有想法,自己好不容易养大的儿子,不能与亲生父母那边多联系,以免发生变化。华子一直瞒着养母与家里人见面,家人都能理解,承诺不会去打扰华子一家人的生活,在华子愿意且不为难的情况下,加个微信保持联系就可以了。

三年多时间一晃而过,华子与哥哥姐姐在微信上偶有联系,只要大家都平安幸福就好。有一次,华子的三姐和俩个女朋友到武汉玩,吃饭时酒喝多了点,赶不上回家的班车。她试着给华子打了个电话,华子二话不说,马上开车赶过来,把三姐和俩个女朋友送回家,让三姐她们感动不已。

今年三月中旬,姨妈因病去世,享年89岁。大哥打电话给华子,只是通知一下,如果不方便,可以不回来。谁知华子放下电话,连夜开车赶回老家,见姨妈最后一面。为姨妈守灵,忙前忙后张罗丧事,披麻戴孝送姨妈上路,入土为安。虽然姨妈只是生了华子,′并没有养他一天,但他还是尽到了一个孝子该尽的责任,受到老家亲朋好友和街坊邻居们的一致好评!

姨妈的丧事办完了,大哥要返回东北了。大哥临行的前三天,华子在武汉他家附近一家大酒店订了一个大包房,请来所有的哥哥姐姐,包括我家的兄妹,热热闹闹地为大哥践行。当得知华子家离酒店不远,大家都说让华子的老婆和孩子来吃饭,顺便见一见他们。华子的老婆外出有事来不了,儿子在家,已经和奶奶吃过饭了,华子知道儿子喜欢吃“蒜香排骨”,点了一份打包让儿子来拿。华子一再嘱咐我们不要多说话,不要有夸张过激的表情和动作,小孩子什么都不懂,还是不知道为好。



不一会,华子的儿子——一个瘦瘦高高、白白净净、帅气的男孩来到我们面前,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大家不敢多说话,唯恐说漏了嘴。华子的俩个哥哥,孩子喊大伯二伯,一人握着孩子的一只手,关切地问学习、生活;华子的三个姐姐,孩子叫她们姑妈,眼睛齐刷刷地望着孩子,喜上眉梢,满心的欢喜。孩子只坐了一会,吃了点东西,就回家写作业去了。

趁华子送孩子下楼,孩子的大伯二伯和三个姑妈忙不迭地掏钱出来,因为是临时安排,他们手头都没有很多现金,凑在一起包了一个大红包,算是对第一次见孩子的一份心意。华子百般推让,硬是不收,后来在大家的轮番劝说下才勉强收下。

酒过三巡,华子也喝多了,“酒后吐真言”,说了很多掏心窝子的话:我从小就生活在养父母身边,他们就是我的亲生父母,他们各自的亲人也是我的亲人。小时候我受了不少冤枉气,别的孩子欺负我骂我,说我是野孩子,我虽然年龄小,但心里还是很不舒服,我不敢回去跟父母讲,只好放在心里忍着。实话实说,我跟你们没有一点感情,既然把我送给别人家了,为什么还要三番二次来找我?打扰我平静的生活,还得瞒着八十高龄的母亲,怕她伤心。

华子猛地喝了一大口酒,继续说:我之所以认你们为亲人,完全是看在大哥真诚地执着地一次又一次寻找我的份上,大哥比我大将近二十岁,身体也不好,我真的是被大哥感动了!大哥这辈子都是我最爱的大哥,最亲的亲人!说到这里,华子的眼晴红了,在场的所有人全都泪流满面,我们几个姐妹更是哭得控制不住自己。

这时,我的姐夫开口了:华子,那个年代姨妈家确实很困难,不是万不得已不会把你送走,请你理解。也许把你留在家里,还没有现在这么好。你做的很不错,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非常不容易。今后大家怎么相处,一切都遵从你的内心。你如果觉得到此为止,再不往来了,或者等大哥下次再回来,大家再相聚,无论你怎么样决定,我们都会支持你理解你。你有什么困难,遇到什么事情解决不了,尽管来找我们,我们永远是你的亲人,是你的坚强后盾。

五十年弹指一挥间,无论骨肉分离多么久,一脉相承的血脉之情紧紧相连,血浓于水的亲情永远不会变淡。生活在继续,亲情会延续,华子永远是我们一辈子的至爱亲人!

祝愿华子的妈妈健康长寿,祝愿华子和家人永远平安快乐,幸福吉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2,607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047评论 2 37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9,496评论 0 33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405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400评论 5 36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47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883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35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743评论 1 295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44评论 2 31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12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09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881评论 3 30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91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36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783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16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