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治联姻
15世纪,英法战争战乱频频,到了1444年,两国都陷入了疲惫状态,英国也开始一直走下坡路,是时候停战了。
两国之间急需一场政治联姻来维系,英国的国王亨利六世只有23岁,于是,很多人都把联姻的期望放在了一位15岁的法国少女----安茹的玛格丽特身上。
玛格丽特的父亲有很多头衔,理论上他是西西里 那不勒斯 耶路撒冷的君王,而他毕生也在努力让这些变成真实的王冠。玛格丽特童年时她的父亲一直在外征战,她由她强悍的母亲和祖母抚养长大,在她父亲战死后,她的母亲一直管理着安茹。玛格丽特从小接受的生活教育就是“必须为权力而战!如果没有男人,女人也可以掌权。”
当她15岁这年,带着两个国家的期望而来到英国,嫁给亨利六世为妻,成为英国王后。当她离开她的家乡时,她不知道,幼年时对于权力的认识和强悍的性格对她而言将是多大的一笔精神财富。
亨利23岁,文弱而绅士,一点也不象玛格丽特见过的铁血战士那样,这让年仅15岁的新娘稍感安心。但是,在以后的日子里,她将发现,她的丈夫一如表面上的那样懦弱无能,不仅无法保护她和孩子,甚至不能够保护自己的生命和王冠,更别妄谈保护这个国家,一切的一切,都将需要她独自承担。
二、初露峥嵘
亨利六世是亨利五世和王后唯一的孩子,他在只有九个月大的时候就继承了王位。一位婴儿继承王位,由托孤大臣和一众亲贵来治理王国,可想而知,这是怎样一个傀儡。
亨利六世是一位好人,他克己奉俭,信任他人,对谁都很和霭。可是,坐在国王的宝座上,在权力的游戏中,仅仅是一位好人,一位虔诚节俭的信徒是无法胜任的,正如《冰与火之歌》中泰温兰尼斯特的父亲泰妥思一样,一位好人往往会将家族与王国带入沉沦的深渊和内战的边缘。
现在,年轻的王后玛格丽特就置身于这种混乱的权力漩涡,1450年夏,一直掌权的萨克福公爵被叛 乱份子处决,随后武装暴徒攻入伦敦的城门。他们肆意横行,作恶多端,杀烧抢掠,此时英格兰急需一位强势的国王来终止这场暴乱和屠杀。然而,亨利六世没有强力镇压暴徒,他交出了叛乱份子口中贪污的财政大臣塞伊勋爵,于是叛 乱份子在市政厅自己组建了一个审判法庭,审判并处决了塞伊勋爵和他的女婿,再加上萨克福公爵,转瞬之间国家的三位大贵族都死于叛乱份子之手,情况愈加混乱和危急,英格兰陷入到无政府状态。
在伦敦一片混乱,暴民和叛乱份子充斥其间之时,为了安全,亨利六世放弃伦敦逃到了中部的凯尼尔沃思城堡,留下伦敦市长抵抗暴徒。叛 乱在伦敦桥达到了高潮,伦敦市长带领他的部队拼死抵抗,将叛徒逼到了河对岸,并锁上了城门,战斗持续了一整夜,7月9日早晨,这座桥上堆满了尸体,市长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只是暂时将暴徒挡在了城外。
国王逃走了,但是20岁的玛格丽特王后却留了下来,她在亨利逃走期间以政治智慧和强力手腕迅速的遏制了叛乱。她承诺将赦免每一个准备投降回家的叛乱份子,王后的承诺起了效果,大部份的叛乱份子四散而去,感激王后保全了他们的性命;他们本来很多只是无知之众,被人煽动犯下罪行,也很害怕。但那些没有识相的接受王后赦免的叛乱份子,迎接他们的将是在国王和王后面前被公然斩首处决! 这正是国家要求国王所具备的决断,而王后做到了。她将英格兰视为自己的责任义务,她认为女人掌权是自然而然的。就象她的母亲和祖母那样。她不允许因为丈夫的软弱可欺而损害王室和国家的权力,那事关尊严。
只是抱有这种想法的可不止王后玛格丽特一人。
三、权力交锋
1453年,玛格丽特生下了她的儿子爱德华,但是她的丈夫却不在场。亨利六世带有外祖父疯癫的基因,在玛格丽特临盆前10周,由于在对法战争中失去了最后的重镇加斯科尼,这意味着亨利五世和前任国王们多年来苦心经营的成果全部丢失殆尽。要知道,在此之前英格兰可是控制着很多法国的领土。也许是这一消息太过剌激,亨利突然疯癫症发作,脆弱的精神完全瓦解,整个人陷入神智不清的状态,对儿子的到来毫无知觉。
而玛格丽特对儿子的降生则充满了欣喜,虽然丈夫精神已经失常,但是她怀中抱着的是未来的王位继承人,她要为儿子、为丈夫守护王权。此时的英国已经多年没有王室领军人物的领导,政权掌握在两个死对头手中-----约克公爵和萨默塞特公爵,前者属于约克家族,后者属于兰开斯特家族。双方都拥有王位的继承权,两人都认为在国王不适时,自己有权力统治王国,成为王国的守护者。
那王后和小王子将置于何处?没人考虑弱者的感受。玛格丽特开始自己争取权力,她认为她是捍卫丈夫王国的不二人选,正如她的母亲在她父亲逝世后替他掌管安茹一般。但亨利只是精神出了问题而不是身体残疾,因此在英格兰不少贵族看来,这位王后是越权干政。在一个女人统治之下本来就不可能接受,更何况是一位来自法国的女人?!
在亨利精神失常期间,约克公爵控制了议会,将萨默塞特公爵关进了伦敦塔。他本来就是一位勇士,成为英国守护者之后更是着力弥合贵族间的争斗,上任之后马上着手处理了一些贵族间争夺土地的分争,终于国家有开始安定的景象。
而此时,玛格丽特王后,失去了萨默塞特这位盟友,在此之前,王后可是宣布萨默塞特公爵为小王子的教父,意味着王后可以通过王位继承人的母亲身份,在幕后通过同盟萨默塞特来间接的掌控权力。而现在,她束手无策。约克公爵的继承顺位仅次于她年幼的儿子,现在约克公爵距离王位仅一步之遥,她不得不提防。
但仿佛有神迹出现,在玛格丽特的细心照顾之下,亨利六世昏迷了16个月之后,在1454年的圣诞节这天,之前不知自己是谁身在何地的国王突然意识清醒,就好象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玛格丽特欣喜的将正在蹒跚学步的儿子的手递给错谔的父亲,一切都开始发生了变化。萨默塞特公爵被放出来,约克公爵的临时政权被瓦解。此时摆在约克公爵面前的选择已经不多,他绝对相信王后和萨默塞特不会放过他,他要么后半生在国外流亡,要么全力反抗。
四、玫瑰战争第一战------ 圣奥尔本斯之战
1455年5月,约克集结起一支强力的军队开始进攻,萨默塞特马上出发并沿路集结军队对抗。在奥尔本斯双方 交战。此时亨利国王也随军前往,带上国王的目的是萨默塞特觉得这才代表王权,可以顺利集结军队。在这场战争中,萨默塞特临时集结的2000人的队伍不敌约克公爵,萨默塞特被抓,按照当时的英国传统,象萨默塞特这种身份的大贵族在战争中只能被俘,而不会被杀。然而约克公爵不会留下后患,在战场上就杀了他的政敌萨默塞特。同时他仍然向亨利六世效忠,表明他只想要一个顾问的身份。
而玛格丽特可不这么认为,一个忠诚没有野心的封臣不会将自己的国王作为俘虏。约克公爵又一次成为了王国守护者。从血统上来说,约克是亨利的表亲,如果玛格丽特和亨利没有继承人,那么在亨利死后,约克就是无可争议的王位继任者。现在亨利只是约克手中的傀儡,不仅没有能力为玛格丽特和她儿子而战,甚至自己的生命也无法保护。玛格丽特决心自己来捍卫儿子的生命和权力。
她离开伦敦前往她在特伯利的城堡,扩建改良城堡,这座城堡规模宏大,可独自为战。她向外界表明,王后日渐强大,她做好了保护自己的丈夫和儿子的准备。但她的对手不会放过任何的手段来诋毁她,开始有流言传播,说小王子其实是一个私生子或者被掉过包,甚至王后私下里并不忠于国王,这样包藏祸心的言论对谁有利可想而知。
但是这并伤害不了玛格丽特的斗志和决心,约克是一位出色的将领和勇士,他非常善于决断和快速行动,但是处理国事的政治智慧和权力手腕缺少一些圆融、机巧。
在他掌权期间,因为英国多年对法战争失败,国库空虚,王室债台高筑,他作为王国守护者,不得不做一项出力不讨好的提案,要求各大贵族将土地割让一部份给国王以弥补王室债务。这项议案当然几乎全票反对没有通过议会,而且还遭到了嘲笑。
到了1456年的夏天,玛格丽特就重新掌权,地位在约克公爵之上。而让人意外的是,在国事上,王后干得相当出色。
无论玛格丽特还是约克或许本意都是想让英国安定下来,想让英国贵族之间不再分裂,团结在一起,重塑英格兰的荣光,他们都认为自己才是有能力有资格引领英国的那个。虽然都想去谋求永久的和平,但他们两者之间的争夺却将英国撕开了一道如此之大的伤口和裂痕,并且持续了几十年。
五、孤身奋战8年,是非成败转头空
玛格丽特以丈夫和儿子的名义开始募集军队,她认为在这场战斗中不存在任何妥协,要么死,要么赢。任何不拥护她的人都是王权的敌人。玛格丽特的军队和约克的军队经历过数次战斗,各有成败。
1
459年9月,双方在斯塔福德郡的布洛希思交战,经过四个小时的交战,约克胜了,但在三周之后,双方再次交战,这次吃败战的是约克的军队,约克、他的儿子爱德华以及侄子沃里克逃窜至爱尔兰及法兰西。玛格丽特宣布约克为叛国者。
1460年7月,沃里克和爱德华带着部队又杀了回来,在北安普敦和玛格丽特的军队相遇。战斗的结果对玛格丽特来说是场灾难。她不仅输了战斗,还失去了丈夫。约克公爵把亨利当作囚犯带去了伦敦,有史料记载:从未见过如此胆小懦弱的男人,和他有胆识的妻子简值有如云泥之别。约克宣布亨利的王位是不合法的,他的皇室血统才是正统的,他才是王位合法的拥有者。
在约克的铁血威胁下,议会争吵了两个星期,终于达成了妥协。亨利仍然坐在王位上,但当亨利死后,约克可以合法的继承王位。这看似是个妥协,实则将英国又一次拖入了分裂的泥潭。
玛格丽特不能容忍她的儿子被剥夺了继承权,从她儿子出生那一刻起,她就呕心呖血的为了儿子的未来,她已经奋斗了数年。她不断的在苏格兰和其他的贵族间拼尽全力的寻求支持,要与约克党决一死战。
胜利来的如此之迅猛,远超她的预料。1460年12月,约克公爵遭到王后军队的围剿,死于约克郡韦克菲尔德。玛格丽特下令将约克的头钉在约克郡的米克盖特门上,头上戴着一顶纸糊的王冠来嘲讽他对王位的自命不凡。
约克的儿子爱德华和侄子沃里克带兵复仇又杀了回来,双方又在圣奥尔本斯展开一战,王后焦急的在修道院等待着消息,结果当然是大获全胜。将被俘的亨利国王救了回来,一家人终于得已团聚。
至此,玛格丽特已经为之奋斗了八年,是她一个女人,独自支撑着王室,保护着丈夫和儿子。
虽然约克公爵已死,但是他的儿子爱德华侄子沃里克还活着,爱德华18岁,高大、英俊、英勇,成熟能干,充满活力和斗志。比之前的任何一个人都具备君王范儿,而玛格丽特的儿子还只有七岁。
爱德华效仿父亲,再次亮出血统这张牌,声明自己才是英格兰的守护者。对比儒弱、无能、神思愰忽的亨利六世,伦敦民众几乎是一边倒的欢迎着爱德华,称他为爱德华四世,期盼者一位强有力的君主来领导英格兰。
爱德华发起了陶顿之战。
数个小时过去,数万人死于战场之中。
爱德华赢得了战争,刀光剑影之后,爱德华登上王位。
玛格丽特、她的儿子和丈夫逃往北部,昔日国王一家三口成了逃犯。
玛格丽特耗尽了她的所有,去鼓舞她的国王,但是做为一个女人,她无法适应她的丈夫对此无动于衷,置身事外。而她,只能眼争争的看着爱德华,这个卓尔不凡的男人戴上王冠,坐上了本该属于她儿子的王位。
但她并没有完全放弃,她还有儿子。
她再次向苏格兰、法国方面寻求支持,就算她的丈夫在1465年的夏天再次被捕关押在伦敦塔时,她都没有放弃。
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她不得已带着儿子越过英吉利海峡,前往法国避难。法国国王允许她在法国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建立她的小朝廷。
6、最后一击
爱德华四世登基几年后,和他的表亲沃里克联合治国,缓和贵族之间的关系,国库也日渐丰盈,眼着爱德华的统治日渐稳固,玛格丽特此生复国应该是毫无指望了。可是没想到,作为造王者的沃里克,一手将爱德华推上王位,却始终也没有逃过开国功勋必死的命运。
沃里克奉命和法国使者谈判关于两国联姻的事宜,双方都认为这是一桩对两国都非常有利的联姻,就在沃里克谈好所有有利的条件,准备在议会上宣布时,突然爱德华告诉众臣:他早已在五个月前结婚,他的妻子美丽非凡。
这不亚于当众狠狠的打沃里克的脸,并且告之外界他已被国王抛弃,不再是权力中心的人物。爱德华宁肯不娶法国公主,也要娶一位二流贵族之女,并且生育过两个孩子。
玛格丽特抓住了这次机会,她已经又等待了七年,这七年她一直坚持不懈的为儿子奋斗,哪怕沦为别人的笑柄。沃里克想要再扶持一位国王,目标人选只能是亨利六世以及他的儿子。但玛格丽特也要付出代价,沃里克当初是她在战场上浴血撕杀的仇敌,她沦落于此,也是沃里克一手造成,两人在法国昂热会面,她足足让沃里克在她面 前跪了十五分钟,最后协议达成。
玛格丽特十七岁的儿子与沃里克的女儿订婚,沃里克攻打伦敦,将爱德华赶下王位,释放关在伦敦塔的亨利六世。
一切都进行的如此顺利,此时玛格丽特和儿子站在船头,横渡英吉利海峡,只要登陆,等待她的是丈夫重登宝座,儿子也准备好了继承王位,她此生所愿足矣。
但爱德华哪里那么容易被打败,在她登陆之前的几个小时,爱德华已经率军打败了沃里克,重新控制了伦敦。玛格丽特遭遇重创,但还有机会,她在西部有援军,但是爱德华下令,任何人敢于帮助她,只有死路一条!
玛格丽特17岁的儿子披挂上阵搏杀,要么成功,要么死。
爱德华赢得了战争,玛格丽特的儿子爱德华战死。
玛格丽特没打算逃走,她巳无处可去,也再无为之奋斗的人。
当爱德华将王后装在囚车中押回伦敦时,囚车中的王后肩背挺得笔直,脸色苍白,眼神焕散。
第二天,关在伦敦塔中的亨利六世就死了,官方的说法是伤心过度,因为得知了儿子的死讯,但大多人都认为是爱德华下的手。
玛格丽特没有死,因为她现在既没有丈夫也没有儿子,她不再是爱德华的威胁了。他只是又关押了她四年,四年后将既身无分文,又无生存意志的她送回了法国,这一年玛格丽特四十五岁。
她活着,和死了也没什么分别。
当她五十一岁在法国去世时,对于英国王室来说,她的死轻如鸿毛。
她的一生象极了《权力的游戏》中终生为家族壮大而呕心呖血,使尽权谋与手腕,最后失去所有希望,饮恨而终的荆棘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