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记忆中,他是一个逆风飞翔的少年,也许到现在他仍然是一个逆风飞翔的少年。
他叫王迪,出生在在一个偏远地区的小山村,苗族人。
他是一个喜欢听山歌的少年,每每听到悠扬的山歌从远处飘来,他的心都为之一颤。
山里的物资匮乏,而王迪的家庭更是拮据,田野和丛林就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一次,有个小伙伴拉他去一户人家看电视。他颤颤巍巍地走进去,看到的是一群活蹦乱跳的孩子们在荧幕里欢快地玩耍着。让记忆犹新的,是那个谈吐大度的主持人,只要主持人的的手轻轻一挥,表情微微一笑,现场的氛围就立刻带动起来了。
谁说偶像就一定是歌星影星,主持人也是啊!
回到家后,王迪的心里就埋下了一个小小的种子。他梦想着要当一名主持人,还要像电视里的那个主持人一样出色。
可当时对于他来说,这根本不可能。一来是因为家庭拮据供不起一个大学生,二是村里人向来自给自足,走出去的还不多。
可他早早地知道,要想成为一名主持人,唯一的出路,就是通过学习,考上大学,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示自己。
02
几年的刻苦学习,让他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大学。几年前的那个主持人也不再主持少儿节目,开始主持娱乐类的节目了。这让他更加激动,真没想到主持人不仅可以和孩子们玩耍,还有机会和明星们一起同台,用聊天的方式走进他们的世界。
让他苦恼的是,家里已经不愿让他继续上下去了,理由是按照风俗,要下学帮家人赚钱了。毕竟,这些年为了让他读书,家里已经负了债。
王迪说什么也不肯妥协,读了这么多年,就是为了有一天考取理想的大学,走出这个小山村,实现自己的主持梦。既然不让我上大学,那我就锁在屋里不吃饭。家人好说歹说,最后松了口,要上也可以,学费自己去解决。
他既欣喜又无奈,欣喜是因为自己有机会上大学了,无奈是因为手上一分钱都没有,拿什么去报道。
那个暑假,王迪来到了县里的一家罐头厂,想在这里挣学费。
初来乍到,老板打量了他一番,说:"这么瘦小,干不了体力活,我这不收。"
王迪噙着泪花说:"四千,我只要四千,什么体力活我都可以干。"
老板狡黠地一笑,把他带到了仓库,让他一天工作14个小时,干的还是最苦最累的搬运活。
王迪每天都累到全身瘫痪,手上磨了一个又一个水泡,但只要想到学费快要凑齐了,就不由得咬咬牙坚持了下去。
暑期结束了,王迪拿到了人生第一笔工资,奔跑着,呐喊着:"我要上大学啦!我终于可以上大学了!"
也许,梦想就是这样,总是在你踌躇满志的时候,给你泼一盆凉水,让你栽一个跟头。
03
入学不久,学校的主持人社团招新,入团需要面试,王迪第一轮就被刷了下来,原因是,自己所学的专业和主持不相干。他一下子跌进了谷底,感到无比地绝望。
因为,他学的是哲学。
这时,有个同学劝王迪去找社长,向他求情,没准还有希望。他擦干了眼泪,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再一次燃起了希望。
最后,社长见他十分诚恳,最终把他留了下来。
主持人社团可真是人才济济,有主持人实训,还有名师的指导。王迪知道自身条件不是很好,而且说话时方言味特别重,所以,他一边学习专业知识,一边练习普通话,他比谁学得都认真,比谁都学得都刻苦。
04
毕业后,王迪去可了一家电视台求职,负责人看都不愿多看一眼,就把王迪的简历扔在一边,因为上面突兀地写着所修专业:哲学。
"要想当主持人的就算了,这里不缺学哲学的主持人。"
王迪央求道:"只要能进入电视台工作,我愿意从最底层做起……"
后来,王迪成为了一名舞台布景员,又因为一档新节目找不到合适的主持人,王迪毛遂自荐获得了试镜的机会。这一试镜,让王迪把多年积压的苦楚化作表现的张力凸显出来,他太想当主持人了,这种渴望已经深入了骨髓。
如今,他已是一家电视台的金牌主持人,更是受邀参演了许多话剧和影视,出版了一本又一本文集,一时前途无量。
此时此刻,我正参加他的书友会,是他的一名观众。看着他在台上热情奔放的演讲,我的心也为之一颤。原来,没有人可以阻止我们成功,只要理想不倒,意志不灭,我们终可以活出自己渴望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