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好的师生关系就是好的教育。我想这是有道理的。教育是影响,说到底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力量。
想起了一个安全案例。应该是发生在某地某校二三年级的课堂上吧。有一名调皮的学生把刀片放在回答问题的学生座位上,正值夏天,身穿单薄衣服的学生坐下的时候,刀片把他的臀部割了很深的口子。而这名学生居然没有声张,仍然坚持坐在那里,血顺着他的腿都灌到了鞋子里。下了课之后,才被同学发现并告知老师。
很多老师觉得不可思议,那名调皮的学生真是太大胆了,居然做出这种伤害同学的事情;那名受伤的学生真傻,怎么不把这件事情告诉老师,得承受多大的痛苦。真是奇葩!这件事情引发我思考的是,课堂应该追求什么样的师生关系。
由于小学生生性活泼,做一些小动作,搞恶作剧,缺乏安全意识,做出一些危险的事情,这并不稀奇。奇怪的是这名学生忍受住皮肉的巨大痛苦而不告诉老师,这不得不令我们深思。仅仅是学生内向、不好意思,怕打扰别人吗?是否,在皮肉痛苦和有可能带来老师的指责批评,学生最终是畏惧老师而默默忍受。是否说明,平时师生的关系并不是那么民主和谐,更多的是严厉。如果学生能够像对待父母一样敞开心扉,怎么会忍受这么大的痛苦?
课堂是师生心灵的互动,是思想的碰撞,是知识的探究,没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不会发生。但是有些老师还陶醉于自己口若悬河的讲解,不去关注学生的反馈。眼里有学生,才有真正的教育。目中无人,课还有什么意义。很难理解,一节课教师连学生痛苦表情都发现不了,教学的达成度又能了解多少?
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如果课堂上,学生连自己的痛苦都不敢表达,老师对学生的表现没有感觉,哪里还会有什么教育发生呢?基于此,我想课堂上,我们可以形成这样的管理观:
第一,学生是自由表达的主体。课堂要营造一种轻松自由的环境,教师要给学生表达的机会,不能独宰课堂。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类似于“我要上厕所”“我不舒服”之类的要求,学生可以随时提出,教师应该及时应允或者提供帮助。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老师要鼓励学生质疑,认真倾听学生的见解,对于哪怕错误的观点都应该予以尊重。教师要心中有爱,眼里有学生,让课堂变成思想和情感自由生发的过程。师生之间应亦师亦友,教学相长,才能其乐融融。
第二,学生是成长的主体,需要得到教师的关爱。因为未成年的学生是发展的个体,成长过程中有不完善的地方,出现错误,都是正常的,需要教师更多的宽容与关爱。教室不仅是学习知识增长能力的地方,更是学生感受快乐与幸福的场所。关爱学生的健康,提供舒适安全、平等自由的环境,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是为师者的职责。
第三,纪律要为学生成长服务。规则的制定,要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规范的执行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追求所谓的规范过于严厉地要求和惩罚学生。规范是引导人帮助人成长的,是为学生成长服务的,只要不影响他人,不影响学习的行为都应予以宽容。落实规则要有一个过程,要有积极的认可,要有容错纠错的机会。教师要做专业的事情,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心灵的沟通,多一些等待,切实成为学生成长的服务者和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