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最早接触村落的时候,一位有着十几年村落踏访经验的朋友告诉我说,村里有“三宝”,“老树”、“老房”和“老人”,寻访村落一定不能错过。果不其然,几年走下来,深度浅度调研的村落也有几十个了,这个建议给我认识村落提供了宝贵的线索。从今天开始,我就陆续说说那些让我动容也牵绊我脚步的那些老人们,用文字来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感谢!
1.说话还累吗?--八犊夼村李明忠
牟平区王格庄镇八犊夼村是我们深度调研的第一个村落。这是一个以“梯田”为特征的小村。古旧的老房子错落有致地分布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坡上,“开门见山”、“路在屋顶”是这个山村给我们的深刻印象。对于这个小山村最初的喜欢源于它独特的聚落布局,最终割舍不下的却是那些年长的访谈对象——村里老人们。
李明忠老人是我深度访谈的第一位老人。在我们访谈他的时候老人已经86岁了。他是一名老木匠,个子不高,瘦瘦的,操着浓重的牟平方言,走南闯北的经历让这位老人非常健谈,也成为这个村落最重要的访谈对象之一。那个时候我们刚刚开始村落研究,专业训练还不够,对于村落访谈还没积累什么经验,全凭着一股热情。
记得我访谈老人家是一个下午,和另外两位同事一起去的。
在一个狭窄的胡同旁,我们找到了李明忠老人的家。这是一座三间旧式的老石头房子,院子很小,堆满了农家日用的杂物,室内空间也很小,简单地摆放着老人年轻时自己制作的老家具。狭小的空间一下子进来三个人,显得更加局促了。老人把我们往炕上让,我们三个也不见外地脱掉鞋,盘腿坐在了农家的土炕上。
窗很小,尽管是晴天,但室内并不很明亮。但一点也不影响我们饱满的情绪。拿着的访谈提纲,我们三个开始轮番的问题“轰炸”(从中能够看出我们当年的稚嫩。)在你争我抢的提问和老人娓娓道来的叙述中不知不觉聊了2个多小时,连我们自己都感觉有些口干舌燥了。就对老人说,“大叔,我们聊了这么久,您一定累了,喝口水,我们休息一下吧?”,老人家笑呵呵地说,“不累、不累,说话还能累着人?”我们三个不禁相视而笑,这笑里包含着以说话为职业的我们不自觉的惭愧。也是在这次聊天中,我们首次知道了在胶东,还曾经短暂地出现过一种叫“shan(4音)”的交通工具,在老人详细的描述中,我们知道它是由前后两匹牲口(骡子、驴等)驮着的一种简易的“轿子”,简单到两根竹竿、几条绑带、几个装着草的麻袋包就可以了。还真是长了见识。不过因为自行车的出现,这种交通工具存在的时间很短,所以很多人并不知道。
在聊完了2个多小时之后,老人又腿脚利落地带着我们去转村,给我们指认那些有故事的院落以及院落主人的故事。其记忆之精确真让我们这些年轻人自叹弗如!
很难想象,一位86岁的老人,不但耳聪目明、自己独立生活,还在儿子的协助下打理着一片自己的苹果园和樱桃园!这样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都让我们艳羡不已,更不用说用那些精准的岁月记忆了。
仔细回味,老人的健谈、健康都是有原因的,除了自然环境的因素外,对人、对事、对过往经历豁达的心态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李明忠老人之于八犊夼这个村落,就像一本活宝典,大家有什么解不开、弄不懂、搞不清的问题,往往都会请教一下老人家。你说,这样的老人能不是村落里的一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