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卢梭在他著名的教育论著《爱弥儿》中谈到人的道德面貌形成时,人在开头的那一刹那间,也就是尚处于天真纯洁时期所接受的感知,将对他的一生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人的自我认知始于何时要因人而异,一般是在获得语言能力时自我认知就开始形成。因为语言能够形成具体的意识概念储存于人的记忆中,并随着词汇量的增加思维亦随之丰富、发达,随着人的意识越来越丰富、复杂。
因此宝宝的性格开始形成应当是与其语言能力的获得基本同步。
人的性格形成阶段划分如下:
1、语言形成期:0-3岁
2、行为形成期:4-6岁
3、规则形成期:7-12岁
4、经验形成期:13-18岁
小孩性格的形成受父母性格的影响很大。因为宝宝从来到人世界以后,首先接触的就是父母和家庭环境。
一般来说,从出生到学龄前这个阶段,宝宝和父母接触的时间比较多。他们对父母的行为耳濡目染。父母不仅是宝宝的长者,也是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模仿的榜样。父母的举止、谈吐、音容、笑貌都会给宝宝的性格发展打下深深的烙印。
我家小孩现在也正处于模仿的阶段,大人干什么事情都表现了无比的好奇心。比如看到外公在打扫房间拖地板的时候,他也会马上拿着拖把这里拖一下那里拖一下;平时看到哥哥拿着水壶到饮水机装水喝,他也要拿着一模一样的水壶,按相同的键装水,只是力气不够,装不到;每次我带他出去逛公园的时候,看到下面的保安叔叔我都会亲切的打招呼,然而让我没想到的时候,下次我再带着他出去的时候他已经会自己先招呼了(虽然现在还不会讲话,只会啊哦的发出叫喊声),保安叔叔每次都笑眯眯的说:“宝宝很棒,真乖”!还有外公丢垃圾啦、外婆拿遥控开电视啦、我平时拿手机看一下新闻啦等等,生活中太多太多琐碎事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小孩,被他模仿。
常言道,小孩就是大人的影子。
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告诫做父母的:“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别人,怎样欢乐或发愁,怎样对待朋友或敌人,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的一切对宝宝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样,这一切对宝宝的性格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母亲爱打扮,虚荣心较强,女儿也往往喜欢打扮,虚荣心也较强;父亲不拘小节,谈吐粗鲁,儿子也往往油嘴滑舌,口出脏话。
因此,要从小培养宝宝的优良性格,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父母不仅要以自己良好的个性,情操去感染宝宝,影响宝宝,还要对自己不良的性格要善于控制和纠正。自己的坏脾气、坏习惯中受到感染。如果有的父母动不动发脾气、甚至吵架,那么宝宝的性格就变得急躁,易怒。如果家长在困难面前常常显得胆小、懦怯,那么宝宝就不易形成坚强的性格等等。
我最近看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这本书中,尹建莉老师对自己小孩的教育无不体现了言传身教的这个概念,从生活中细小的事情去引导孩子,教育孩子。
其中的一篇《给小板凳揉揉疼》文中提到,孩子在小的时候,轻微的磕伤碰疼的事会时常发生时,一方面要非常注意小孩的安全,另一方面这些事情发生时,也不要过分大惊小怪。尽量以轻松快乐的心情对待,让小孩觉得这是平常的,甚至是有趣的事。如果大人动不动就一脸惊慌失措,不但不能给孩子安慰,还会吓着孩子,除了皮肉疼,心理上也会产生恐惧。
当尹建莉老师的女儿圆圆被小板凳碰疼了她,绝不会去打小板凳,而是赶快轻轻的亲亲她的疼处(据说妈妈的吻止痛效果很好),安慰她“马上就不疼了,宝宝不哭了”。等她状况稍好一些时,再像对待她一样,带着她给小板凳揉揉疼,告诉小板凳“马上就不疼了”。
在孩子看来,万物同物,对一颗小草与对一个人说话一样,对一张桌子的态度与对一个人的态度一样。在孩子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稳定的性格和价值观时,任何事情在小孩的世界观都是简单有趣的,所以也就有如文上所说的性格形成有几个阶段啊,这几个阶段孩子对事物的认知都是不一样的。
在孩子幼小时,每一个生活细节都可能成为蕴含重大教育意义的事件,儿童教育中无小事,每一件小事都可以发展为孩子的一个好习惯或坏毛病。所以说到底,教育小孩子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难,在小孩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父母做任何事情要站在小孩的角度做好榜样的就可以了。
所以我相信榜样的力量,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