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清水一点通 日更的第 206篇,希望能帮助到你。
如果说评价一个人有哪些核心指标,每一个具体工作岗位的要求都是不同的。
有的偏技能,如技师、理发师、厨师;有的偏社交,如销售、客服、服务员,衡量标准当然不同,但是如果聚焦在一个工作上,又该如何评判和筛选呢?
经过跟很多HR交流后,真的有一个双核在影响他们对人才的判断,那就是:
核心能力+核心经历
就这两个方面,核心能力就是你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岗位这一块的比重占优势;与此呼应,核心经历就是你曾经做过的事和所处的工作环境,对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工作岗位,这个指标的影响就很大了。
目前情况是,很多人是非常在意核心能力的,考研究生、考各种证、上商学院等等都是在这个方面的提升,特别是这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习内容唾手可得,这就增加了个人提升核心能力的可能。
另外一面,核心经历就很少有人在意了,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朋友:
小明同学几乎从小学到大学就是学霸,国内顶尖高校毕业,步入职场后就在一家全国知名国企的总部工作。
10年后,公司着重培养的小明终于离开总部机关,来到下属单位担任副职。
在后方支援部队待久了,突然上了前线的小明非常不适应,一方面业绩不突出,一方面还跟一直在前线的同事搞不好关系。
最终,又过了多年,小明也没有实质性的进步。
像小明这种情况,我见过很多,大多时候他们在最纠结的时候,都理不清所以然,而外人看来又如此简单。
核心经历不足特别容易让人在青年时期的成长度降低,等到需要出山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劣势,更何况因为很多人自我感觉良好,还不认为这是自己的问题,而是环境造成的。
这样我忽然想起一位中国学者在TED上对于中国高官的描述:在中国,高层领导的行政经验非常丰富,他们往往在政府、企业、教育等领域都任过职,积累了几十年的工作经验,就这一点就比很多美国总统强。
我们发现,中国政府的高层领导和国企高管在综合能力上非常强,原因就是经历丰富,能够协调处理各种事情,捋清管理脉络,他们往往也是外企和私企的挖角对象。
在这里,还可以增加半个选项,那就是“潜力”,大概是这样
核心能力+核心经历+(潜力)
但是这里面一定要注意,潜力发挥作用只有两个方面:
1.公司处在大发展时代,全力培养青年骨干。
2.招聘薪酬劣势,只能找青年员工进行培养。
只有在这个时候,公司一般才会考虑潜力,这也是现在社会经济变化快的一个正常反应。
所以,伙伴们还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打磨核心能力和丰富核心经历上来。
望大家多实践、多思考!
讲干货,上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