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篇案例是在品牌战略目标成熟的条件上从产品文案上来进行分析,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设计初创品牌的的产品文案?
小米、凡客、雕爷牛腩、皇太极煎饼、西少爷肉夹馍,无数打着“互联网思维”的小公司0成本营销逆袭大品牌,其“互联网味”的文案功不可没
那么如何写一个互联网思维的文案呢?
分解产品属性
互联网初创公司在设计文案时无不把产品分割成一个个独立的属性
小米先是从给我们普及了CPU、GPU等到雷军的“不服跑个分”,最后到小米4,产品文案竟然开始给我们讲起了“一块钢板的艺术之旅”,给普通用户普及起材料学知识—“小米4,奥体304不锈钢,8次CNC冲压成型”
紧接着,跟雷军取经的凡客陈年在衬衫发布会上普及起化学知识—如何让衬衫不褶皱
那么互联网文案为何要分解产品属性?
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有两种模式:①低认知模式(不花精力去思考)②高认知模式(花费很多精力去了解和思考)
大部分时候,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处于“低认知模式”,他们懒得详细了解和比较产品,更多的时候则是简单地通过与产品本身的无关外部因素来决定。“这个我在电视上见过,我买这个” “这是个大品牌,不会坑我,我就买这个” “这个是国外牌子,质量肯定比国产好,就买这个”。这种情况下,大品牌往往依靠自身的强实力投放大量的广告,明星的代言,社会化营销做的很成功,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成其潜在的受众。
在这种情况下,小品牌是打不过打品牌的,因为消费者直接用“品牌”和社会化营销来比较,而不是从产品本身来比较
那小品牌该怎么办呢?
把消费者从“低认知模式”提高到“高认知模式”,让他们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产品,从产品本身来比较,而不是简单地从品牌和产地来比较
而“分解产品属性”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让消费者由一个“模糊的大概印象”到“精确地了解”。这时候就能理解小米产品发布会为什么会拿其他家产品来对比呢?
这就是为什么大品牌的广告往往只强调一个整体影响(极致设计、岂止与大、重新定义、再一次改变世界等)而小品牌往往会详细地分解产品属性,让消费者进入“高认知模式”
如果小米不是从产品本身出发,和这些一线品牌对比各个参数,强调极致性价比,那它应该如何杀入市场呢?
同样的道理也适应于招聘,假设一个深大的和一个惠大的去应聘,HR在最短的时间内判断要谁,那么惠大的将毫无机会,短时间内只能靠已知影响对比“品牌”;但是如果HR有1小时时间来判断要谁,那么就是胜负未定,看个人能力了。
同样的策略也应用在各个行业,比如2013年初创的大象安全套。虽然不清楚成人用品行业在中国整个市场规模,但避孕套行业却是相当成熟的,杜蕾斯在微信、微博等营收事件频频出风头,引导着整个行业,冈本、诺丝,第6感等紧随其后,这都让人觉得这个市场可能已经红海了。
但大象在进行市场产品营销时不是和大品牌去抗衡比较,而是选择从产品本身出发,从用户体验出发,直击用户痛点。比如:大象安全套的包装设计。可以让安全套在从盒子中取出后,方便分辨出正反面,减少用户在使用时的尴尬。再比如:安全套内盒刀口设计——单手开启。无一不是从产品本身和用户体验出发,这些都已成为大象安全套的独到优势,利用独到优势去做口碑营销,如同小米依靠用户和粉丝减少广告投放做口碑营销一样能得到同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