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多年未见的朋友夸我完全变了一个人,再也不像以前那样羞涩。我暗自窃喜,想起熊太行老师在得到上写过一篇名为《如何拯救一个害羞的灵魂》的文章,赶紧翻开重读了一遍。
这篇文章开篇点明要害:大部分父母并没有认识到孩子的害羞特质并不值得骄傲。有的父母甚至会将孩子的害羞当作“老实厚道”的优秀品质而沾沾自喜。正是这种对害羞的错误认知导致它逐渐成为儿少乃至成年人群体普遍存在的现象,由此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比如难以跟别人沟通;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活得很累;无法维护自己权利。
不仅如此,害羞者希望在领导面前“好好表现”的想法容易对下派的任务一知半解。以至于无法有效开展工作,甚至会导致灾难性后果。
除此之外,部分害羞的男性可能通过购买性服务来取代自己恶劣的亲密关系和性关系;女性则容易养成酗酒恶习,或者沉迷于打麻将,或者求助于宗教,在日记里发泄情感。
那么害羞该如何克服?作者建议害羞者首先得求助于心理咨询。其次可以依靠自我力量从认知、行为等方面做出改变。
改变之前错误的认知,可以在内心暗示给自己这几句话。“没有那么多人关注我和在乎我”;“我的笨拙,别人很快就会忘掉”;“最大的敌人其实是自己,有时候,我太关注我自己。”。
行为训练方法可以从熟人之间简单地问候开始。“人生导演”的行为训练方法也是克服害羞非常有效的途径。
读完本文,我有以下几点收获:
1、认知改变是基础。错误的应对方式来源于错误认知,改变错误认知是攻克害羞难题的第一步。
2、行为训练是关键。克服害羞其实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易到难,从询问餐厅订座到寻求陌生人帮助,一步一个脚印,边实践边总结经验,总结完毕再实践。俗话说得好: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害羞者也不是突然就变得外向和自信的。
3、“人生导演”这样有效的方法可以尝试一下,效果应该不错。
拿我举个例子。我刚读高中时不敢在公众场合说话,跟同班同学走在一起都会觉得不自在,在喜欢的异性面前容易脸红和心跳加速。没过多久我便陷入孤独、焦虑的状态。
走投无路的我开始求助于学校的心理辅导员。她给我的一句衷告让我印象深刻:所有的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你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太爱面子。
我开始在笔记本里记下这句话,把它誊写在一张纸条上,贴在房间显眼的位置。我再也不愿意品尝孤单、焦虑的滋味。这种整天没有朋友可以交流的感受想想都可怕。为了改变自我,我有意识地跟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交流学习经验,课外与他们一起锻炼身体。每当我遇到让我“心跳加速”的场合,我都会下意识地想起老师给我的建议:其实说错话也无所谓,没有那么多的人在意我的笨拙。
这样实践了一个学期,我在班里有了自己的哥们儿。现在的我也不再是当年那个害羞的小男孩。
熊老师开篇提及父母对待害羞的错误认知让我印象深刻。在我身边还有很多害羞的孩子被家长们贴上“不乱花钱”、“非常听话”的标签。希望这篇文章的思想能被更多的家长和老师们接纳,也希望文章中提及的方法能切实有效地拯救一个又一个害羞的灵魂。毕竟战胜害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摆脱害羞的人可以变得很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