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联文艺理论家巴赫金的博士论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诗学问题》。
一、关于复调写作的观点
从一元论的意识形态的独白原则转向对话主义,强调多种意识和价值观的平等地位以及各自的互相影响。传统的西方结构主义者从尼采的上帝死了到罗兰巴尔特作者死了再到弗洛姆的人死了,都是非此即彼的对一方面的崇拜和认可,而巴赫金则是想让所有的存在都能共鸣。而这一种思维模式,是一种思维模式就是复调。
二、对话理论中“自我-他者”
提倡对话双方的双主体性。以“自我-他者”为考察对象,通过重点分析这一范畴在文学领域内的转换:复调小说中作者与主人公的关系,进一步探求自我与他者的对话中所蕴涵的深厚的人文精神。他认为“对话交际是语言的生命真正所在之处”。对话性以对话为基础,具有对话的“同意或反对关系、肯定和补充关系、问和答的关系”,是地位平等、价值相当的不同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殊形式。对话关系既可以出现在一个人的独白之中,也可以在意识之中。
在书中高度肯定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艺术形式具有“解放人和使人摆脱物化的意义”。他在此洞见了诗学所蕴藏的人文精神,而这也可看作是陀氏诗学的最高意义。即对人的生存状态、生存价值的深切关怀。文学活动作为人类创造的高级思维活动,处处充盈着人的声音、人的情感和灵魂的颤动。它自身的意义和价值恰恰就在于对人类生存的关注,这是文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最高目的。
二、对话主体的溯源
对话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小说的基础, 众多文学家小说中参与对话的声音是不受作者限制的自由的主体。巴赫金把复调小说中的人物对话分为三类:人物之间的对话、人物内心的对话和作者和 人物间的对话。不同于欧洲传统的独白小说, 对话中人物的声音并非由作者统一的视野和意 识连结, 而是以相互平等地位进行对话, 乃至于与作者和读者平等的进行对话。 书中的主人 公有独立的价值观念和自我意识, 他们的声音代表着自己的思想, 不是作者意识的单纯客体。 这就说明, 在陀氏的小说中, 人物是不受作者严格控制而享有相对的自由的, 他们被作者创 造出来, 在横向的共时性空间中进行对话, 进行思想的探索。作者思想中矛盾对立的形成, 是他的人生经历, 俄罗斯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共同作用 的结果。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对话的主体的源头,即作者独特世界观的成因。
一位作家思想和创作理念的形成, 是由多种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我们不应该只看到外在的表象,应该深入的从内部加以全面的分析和理解。对话的普及是 “ 以人为本 ” 思想的最好体现, 契合了时代的潮流 。 巴赫金在对话理论形成过程中发挥 了开创性作用, 巴赫金思想的精髓体现在对话所昭示的人文精神中, 巴赫金认为通过对话能彰显人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