瑛和良是大学同学,作为学委的瑛每天忙得像陀螺一般,而男生那边的资料需要有人帮忙收集。于是,瑛用几顿饭便收买了良,任命他为男生宿舍小队长。
每次见面,良“学委学委”的喊着瑛,问什么时候请吃饭。这个称呼毕业后仍延续着,在聊天时适用。瑛曾对良说,不要叫我学委,我不当学委好久了,良于是改口叫瑛。
瑛从上海回来后,忙碌着画室的工作,有一段时间与世隔绝音讯杳然。也许,思念可以靠一个人单独完成,但久不联系,是两个人之间的默契。再聊天时,瑛觉得彼此之间生疏了许多,中间隔着山河迢迢,找不到一苇杭之。
瑛觉得称呼真的能体现两个人的关系和距离。当良再次喊瑛“学委”时,他们不过是由好朋友的身份又跌落到同学关系,瑛知道他们再也回不去了。
云音乐,有根据口味和爱好分类的歌单,按照播放频率推荐相应歌曲。小清新口味,文青标配。良将云音乐推荐给瑛,瑛像“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般亲切熟稔,制作着属于自己的歌单,不亦乐乎。
瑛将制作好的歌单推荐给朋友,只因共同喜欢的东西都值得被快乐分享。因为某个人,爱上某种习惯。后来,那人离开了,习惯却保留了下来。像他留给你的那只猫,见证过往昔温暖时光。从今以后,我只想念我的猫。
曾经的无话不谈,现在的三缄其口,只能感叹物是人非,无尽唏嘘。结束一段关系,顺便冷落冰封一位歌手。只因,瑛曾经喜欢的歌手是他的挚爱,现在却不敢再听歌手的任何歌曲,怕掸起尘封往事,尘埃呛人。
原来《十年》到最后也只剩《不如不见》。回忆像在臂上绣上刺青,不明显,却深刻。聊音乐,聊人生,聊工作……那一段陪伴的温暖,虽然人不在身边,心却很近。所以瑛反而更怀念那段时光,虽是雾里看花,朦胧隐晦。
记忆中,最深的是良的背影。于是,瑛不断画背影,重复地画,如梵高痴迷画《向日葵》。画中的男孩穿着白衬衫,背着背包,走在乌镇古巷中,微微仰望天空。
瑛呆呆看着未完成的画像,如红楼梦中,龄官画蔷痴及局外,唱戏的女孩喜欢上了贾家贵公子,在花藤下重复写着“蔷”字,惹得宝玉看痴过去。
多年后,瑛以《背影》、《梦里水乡》等画作参展,地点就在老家乌镇文化馆。瑛发表了动态,许多朋友前来捧场。画展上,瑛一一介绍了家人、指导老师、朋友,感谢他们对自己一路走来的帮助及支持。
此时,良走进了展馆,瑛愣了几秒,对视,无言。良穿着白衬衫,低调质朴。剑眉星目,依旧神采飞扬,只是较几年前稍胖些,多了几分成年人的成熟稳重。
瑛该以什么身份来介绍良:“大学同学?好朋友?抑或曾经心目中的Mr.R?”瑛顿了顿说:这是良,背影……朋友们会心一笑,以掌声欢迎。
过了一会,传来娇滴滴的声音“良,人家走得脚好酸,乌镇到处都是乌漆抹黑的旧房子、老古董,不知道你喜欢什么。”良略显尴尬,忙说,“我女朋友娇生惯养的,没见过什么世面,让大家见笑了。”
瑛打量了一下面前这个小鸟依人,楚楚可怜的女子,波浪卷发,烈焰红唇,肤如凝脂,指若削葱根,身材凹凸有致,倒是标致美人一个。瑛微微一笑,心想,这才是良喜欢的类型。
自己倒还是喜欢穿棉麻休闲装,素面朝天,不施粉黛,常与笔墨纸砚、花草清茶相伴,倒也素雅清澈。
画展结束,瑛邀请朋友们到“吃茶去”茶室喝茶。吃茶去本是佛家的一段公案,被喜欢舞文弄墨的睿借用。睿读的是中文系,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文化馆工作。
与瑛在画展上认识,常有工作来往,逐渐熟稔起来。瑛喜欢水墨意境,寥寥数笔,大片留白,让知音人自行去推敲画中丘壑。
最初睿看到瑛的画作时,不禁感慨:“满池枯荷,风骨犹存,此处可以借用林黛玉的诗句‘留得残荷听雨声’”看到白茫茫雪地里只剩马蹄印,可以题字”一条逃逸的路线……”睿自言自语,带着几分痴劲。
瑛在旁暗自窃喜,真乃知己。猜得到我画中之意,弦外之音,进得了山门可以见真佛。
此时,睿正端坐着泡茶,是瑛喜欢的西湖龙井。瑛特别提醒睿,今天我有朋友过来,你可以好好招待,把姑嫂饼等一干零食都贡献出来作为茶点。
龙井茶记得添几朵桐乡胎菊进去,这样就变成名副其实的“菊花茶”了。睿笑着说,你胡喝惯了,自创茶饮,朋友们也要跟着你受罪。
瑛向朋友们介绍,这是睿,名字有点俗,我直接取名字首字母翻译为Mr.R,大家凑合着叫。朋友们笑着说,寻寻觅觅,原来“对的人”在这里。
茶室里挂满了瑛的画作涂鸦,每一幅,都被精致裱起来,旁有题字,落的是瑛的款。原来,《背影》只是画廊中的一幅旧作,还有《小镇徘徊》、《素色西安》、《念念不忘》、《秋意浓》等,这些被瑛称为创作来源,而画完后便被丢在一边。
细心的睿肩负起了点睛之笔,为每一幅画立主题、题字,并落上瑛的款。有睿一直以来的收拾残局,才促成了这次画展“如梦,如幻”的顺利举行,反响热烈。
“当你不能再拥有,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你是我展厅中的一幅画,惊艳过时光,温暖过岁月,现如今却挂在谁的心上?你存在我的水墨丹青、字里行间,算是我对你最好的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