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弗斯的神话源自古希腊神话
“根据《荷马史诗》,西西弗斯是人间最足智多谋的人,他是科林斯的建城者和国王。当宙斯掳走河神伊索普斯(Aesopus)的女儿伊琴娜(Aegina),河神曾到科林斯找寻其女,知悉此事的西西弗斯以一条四季常流的河川做为交换条件告知。由于泄露了宙斯的秘密,宙斯便派出死神要将他押下地狱。没有想到西西弗斯却用计绑架了死神,导致人间长久以来都没有人死去,一直到死神被救出为止,西西弗斯也被打入冥界。
在被打入冥界前,西西弗斯嘱咐妻子墨洛珀(Merope)不要埋葬他的尸体。到了冥界后,西西弗斯告诉冥后帕尔塞福涅(Persephone),一个没有被埋葬的人是没有资格待在冥界的,并请求给予三天告假还阳处理自己的后事。没有想到,当他又一次看到这大地的面貌,重新领略流水、阳光的抚爱,重新触摸那火热的石头、宽阔的大海的时候,他就再也不愿回到阴森的地狱中去了。冥王的诏令、气愤和警告都无济于事。他又在地球上生活了多年。诸神于是进行干涉,把他从欢乐的生活中拉了出来,强行把他重新投入地狱,在那里,他每天要把一块沉重的大石头推到非常陡的山上,然后朝边上迈一步出去,再眼看着这个大石头滚到山脚下面。西西弗斯要永远地、并且没有任何希望地重复着这个毫无意义的动作。
他的唯一的选择就是那块石头与那座陡山。”
这是神话中的西西弗斯,只是一个希腊神话而已。有什么大不了呢?
好像是神话的故事,其实在我们身上也发生着。我的发现是通过一个系统排列的练习觉悟到的。
事情的发生是这样的。郭同学6月初参加了龚贝沙老师的系统排列大师班。大师班结束后第二天是给我的私教时间,就拿课上的一个练习来给我和赵同学做。这个练习很简单,三个人分别代表“婴儿”,“婴儿的父母”,和“舒适区”(代表可以让婴儿觉得舒服和安全的存在)。按照“父母—婴儿—舒适区”的顺序站成一排。
下面是大体步骤:
1)开始婴儿是跟舒适区在一起的,“舒适区”代表可以抱着“婴儿”,让婴儿觉得舒服和安全。
2)让“婴儿”走离“舒适区”,去到“父母”身边,逗“父母”玩;“父母”可以也逗“婴儿”玩,给各种正面回应(仅动作,不需要语言)。
3)在“婴儿”逗得很高兴的时候,“父母”可以选择突然的变化,包括,不搭理“婴儿”,走开,或者负面的回应(比如:推开“婴儿”等)。
4)“婴儿”根据自己的感觉可以选择继续逗“父母”,或者回到“舒适区”身边,如果回到“舒适区”身边,则“舒适区”抱着“婴儿”,让它感到舒服和安全。
5)然后“婴儿”可以选择继续出去逗“父母”,或者选择放弃,不再出去。一旦婴儿不再出去,练习结束。如果“婴儿”选择出去,则流程回到2)
6)一直循环,直到“婴儿”选择放弃。则三个人可以选择不同角色继续以上练习。
7)谈体会和感受。
一开始听到郭同学的讲解,觉得很简单,也不觉得会有什么特殊的感觉,“婴儿”不外乎挫折,难过的感觉。还能有什么呢?
当我做“婴儿”的时候,第一次我走出去逗“父母”玩的时候,玩的很开心。突然“父母”不搭理我了,我就继续“逗”;突然,“父母”又搭理我了,我又很高兴地逗“父母”玩了一会;然后,突然“父母”又不搭理我了,我就在“父母”身边,用手去碰他,碰了一会,他又开始搭理我;这样反复几次之后,在“父母”再次不理我的时候,我就带着挫折和难过的心情回到“舒适区”身边。
当第二次做为“婴儿”出去逗“父母”的时候,我的代入感就加强了,从逗“父母",相互很开心,到“父母”不搭理我,继续逗,突然他们又搭理我,我又很开心,到他们又不理我,我又继续逗,慢慢地,慢慢地,“父母”搭理我的时间越来越短了,到最后完全不理我了,我还在“父母”旁边继续逗,继续逗,继续逗。。。渐渐地,我成了西西弗斯,不断地一次次地重复毫无结果的动作。
过了几分钟,做为“舒适区”代表的郭同学忍不住了,说“你到底要重复多久才能结束呢?”,回到“舒适区”身边。我突然意识到,这个“父母”代表实际上是我生命的三个重要的面向。“我追求过而没有成功的女孩子们”,我做的事情,我的“父亲”。
回想以前追女孩子的时候,她明明表示不喜欢,还是锲而不舍。搞的小姑娘躲着我。我还傻乎乎带着一份,爱我说爱无怨无悔的悲壮在继续着。
我现在做的一些事情,虽然做的不错,但是就是没有成就感,还是咬牙坚持。
还有我的父亲,父亲去世后的两三年时间,我经常梦见他,梦见他生病了但是还好好活着,在我内心深处,我就是不愿意相信父亲已经离世的事实。
西西弗斯,我意识到我也是一个西西弗斯!
那西西弗斯是怎么养成的呢?
当我回到“舒适区”身边的时候。我在脑海里看到一个场景:小时候爸爸在部队,妈妈要工作,她就把我送小姨家,我记得有一次她送我到小姨家后,一起玩得很开心。玩着玩着,我突然发现妈妈不见了,我就冲出去找她。她还没有走远,我就在路口哭着抱着她,喊着“妈妈,带我走!”。她让亲戚抱着我,还是咬咬牙把我丢下了。等她走远了,亲戚放开我,我就哭着满大街地找,找,找。我心理想,我一定不要放弃,我一定要找到她。后来同样的场景不断的重复了许多次。
当一个人有两种强烈的情绪或者感觉一起发生的时候,人的潜意识会把这两个事情联系起来。这里的两个强烈情绪于当时的我就是:痛苦执着的寻找,和想要妈妈的爱。
这样的心智模式就形成了:不管做什么,一定要执着,不管多么痛苦,都不能放弃。不然妈妈就会不见了!妈妈的爱就不在了!
然后虽然我成人了,我也知道现实中妈妈是爱我的。我还是被这种心智模式所控制!因为这是在潜意识里头的,我甚至不知道这个模式是这么存在的,并且控制了我的生命!
晚上跟我太太分享今天的收获,我太太说,其实你不仅仅在上面三件事情上这么变态的执着,你连要吃一样东西也是这么执着的。记得有一次在美国,是你的生日。你说要去一个潮州菜馆吃潮州卤水鸭,结果没有吃到,你生了一个晚上的气呢!我突然才意识到原来到处都是我的西西弗斯的石头。
我仿佛看见自己身上衍生出千千万万条灰色的布条,每个布条,一头在我身上,一头在各种各样的事物上面。妈的,这就是我这些年来人生的样子。怪不得我这么累,每一样我在乎的事物,我都不愿意放弃,因为我以为我一旦放弃了,妈妈的爱就不在了!
不过想想,其实我也要感谢这种模式。其实就是这种心智模式,让我成为大学教授,让我成为现在的自己。我首先要感谢它。
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的这种心智模式也给我的生活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我已经不是那个被妈妈丢下的无助的小孩子了,一切已经过去。我其实可以不那么执着了,我的人生可以完全不一样了。这种觉察,当时让我的内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好像量子力学里头“观察会影响系统的状态”一样。我整个身心都变得轻松无比,好像卸掉了许许多多的石头!整个天地都宽了许多!
后来又想了想,其实每个人心头都有许许多多的西西弗斯的石头,只是我比较极端而已。想想,在生活里你会不会碰到一件让你不开心的事情,然后你整一天就会陷在这种情绪里头?其实在你的头脑里,你一直在把那块不愉快的石头推上山,然后又让它掉下来,一次又一次回忆那件不愉快的事情,不是吗?
那怎么办呢?我又想起郑立峰在NLP课程上的一个练习:鹰眼。我把这个练习简化成:你睁开眼睛看着你眼前的景色,焦点集中在一个静止的物体上,然后用你的眼睛的余光关注视野里头的一切东西,特别是那些动的东西。要做到视野里的任何一点变化都要注意到。这样坚持观察,看能坚持多久,几秒钟到几分种都可以。同时也可以开放你的听觉和触觉。
有一天,我有点心情不太爽,我就站在青青世界的五楼平台上练习“鹰眼”。我突然注意到:整个视野里,都有天上的雨滴在落下;视野下面是平台的水池,水面荡漾着,反射出来的光也是四处晃动;然后远处有汽车在公路上开过来,也有开过去;树叶随着风在轻轻摇晃;风吹在我身上,有时候暖一点,有时候冷一点;身体附近有许许多多的声音,有人在说话,有人在走动;。。。
就这样看了一分钟,我心中的任何烦恼都没有了。为什么呢?当我有事情不高兴的时候,实际上那件事情已经过去,我之所以还不开心。其实是我脑袋里还在把那块不高兴的石头一直往山上推,然后又看着它掉下来,然后又一遍遍的往上推。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活着“过去”。练习“鹰眼”,让我全神贯注,所以精气神都关注在“当下”,已经不是那种不愉快事情存在的“过去”了,烦恼何在呢?!
所以,要“活在当下”!
注:活在当下为拉丁语格言「Carpe diem」(把握今朝),语出自拉丁语诗集《颂歌》。上图为日冕。
西西弗斯的结局是什么样的呢?
“但终于有一天,西西弗斯却在这种孤独、荒诞、绝望的生命过程中发现了新的意义——他看到了巨石在他的推动下散发出一种动感庞然的美妙,他与巨石的较量所碰撞出来的力量,像舞蹈一样优美。他沉醉在这种幸福当中,以至于再也感觉不到苦难了。当巨石不再成为他心中的苦难之时,诸神便不再让巨石从山顶滚落下来。”
西西弗斯在这一奇妙的发现中超越了自己的命运,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一种幸福。
致谢:感谢郭大米同学,她引导了我这次练习,让我找到迄今为止我生命中最重最特殊的一个心智模式。能够把一个练习做出个案的效果,是需要特殊的感受力和洞察力,并且时时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她是我见过的年轻一辈中最有天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