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个星期日从老家回苏州,到住的地方已经差不多夜里12点了,刚刚收拾好房间就听见肚子饥肠辘辘的声音。和朋友一起点了一份外卖,一个小时之后送餐员打电话,被保安挡在门口进不来,我穿着睡衣下去拿餐。
回来的时候,朋友担心地问:你穿着睡衣下去,保安有没有说你什么?
我一脸疑惑:“你怎么问这个,有什么问题吗?”
朋友提醒我,以后呀,你少和那些保安打招呼,他们有的人心里都不知道想什么坏主意。
我这才想起大二的时候,有一次去男友的办公室玩,守在门口的大叔突然问了我一句特别下流的话,吓得我每次到办公室心里总是毛毛的,晚上要是从办公室出来总会赶紧以最快的速度跑出门口,心里总是害怕发生什么不好的。
朋友在学校的创业大厦,他说他们有一个群,群里面的公司领导好几次都在群里控诉门口保安的素质很差,说话做事特别不注意。
门口的保安被换了一批又一批。
朋友说在这里保安值班没有在学校门口累,但是就需要更加有素质,想要比别人轻松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无论是什么。
吃苦是必然的,最重要的是他们每天值班接触那么多领导会不会察言观色,懂不懂得谦虚礼貌一点,别像在学校站岗对待学生一样粗声粗气的,不知道天高地厚。
我低头吃着鸭血粉丝,突然冒出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吃苦的能力是会被逼出来的,最重要的是内在的道德品行”
02.
曾经在肯德基做兼职,我们通常称送外卖的为“骑手”。觉得骑手很辛苦,常常吃饭吃了一半就要放下筷子去送餐,等送餐结束饭早就不能吃了。
暑假的时候,有一位骑手送餐回来在柜台前点了一份员工餐。和我们柜台和后厨的员工一样,他有一些额外的要求:可乐去冰,米饭多一点。
当时在柜台收银的我,看见管理组的一位男学生现在离我不远的地方张开嘴巴小声地对我叮嘱什么,嫌骑手要求太多,太麻烦,不知道哪里来的这么多要求。
后来一起工作的阿姨对我说“那个男生挺了不起的,现在当上管理组,上大夜班,学费都自己挣了……”
我对朋友讲了这件事情,有些气愤地说“谁愿意总是做骑手,又累又不讨人心,不过是逼不得已;有谁不希望自己生在一个好的环境,好的时代里;年过三十的骑手和那个上大学的男生,广义上说男生多了一份幸运。所有的工作地位是没有贫富差别的,差别在人心呀。”
“若一个人有生的需求,被逼急了是什么都会干的。如果哪一天我一无所有,我被逼急了也会一天两三份工作的使劲做,可是又有什么用呢?道德品行没有提高吃再多苦永远只能做处于同一个阶级的层次工作。”
一个人吃苦的能力是可以被逼出来的。
03.
赚钱的方式有很多。合法的、不合法的;轻松的,艰难的;受尊敬的、受冷落的……
好像很多时候,道德品行似乎成为了一种可有可无的象征,更有甚者被加冕上了“矫情”的代号;我们会戏谑的嘲笑为“套路”,一种可以装出来的礼貌,一种阿谀奉承的谄媚。随着这种风气的流行,“谦虚”成为了一种孤品,更别提其他的道德品行了。
所谓的得体的“套路”,如果有外在因素的推动潜移默化地转化为一种内在的习惯,那么这种被戏谑的“套路”就会得以洗心革面,升华为真正的“教养”。
有时想想,“套路”和“教养”不过是隔着一层窗户纸的两个同义词,看你怎么去捅破它。是想“破茧成蝶”似的打破,还是被外界的压力挤破,一念之间,就是两个世界。
我们年轻人喜欢个性,喜欢追求特立独行,崇尚标新立异,解放天性。但是很多时候个性归个性,在礼数到位的前提下,个性才会被人所欣赏。
身边有一个朋友,看起来就是特别厉害,特别傲气的人,事实证明他确实有骄傲的资本。
有一次他讲分享和几位老师吃饭的事,他说敬酒的时候酒杯低一点,夹菜的时候多留意一点,点菜的时候多照应长辈一点,这是礼数;礼数做到了,所谓的个人说话的语音语调,行为举止可以个性,别人也无可争议。
觉得他说的真对,年轻人讲个性,得先做到礼数。
04.
其实有些时候,我们也会在礼数与“辈数”之间徘徊不定。
“辈数”在这里就特指长辈。很多时候对于长辈的定义会简单的概括为“比自己年长的人”,他们经历的世事,走过的路比我们多得多,可能有的这辈子我们都无法企及。
可是我们发现如果在“长辈”这个名词前加上定语:“不讲理的”长辈、“蛮横无理的”长辈、“固执己见的”长辈,我们又该如何自处?是放弃自己坚持的去顺应“长辈”的这个名号,还是坚守自己正确的选择?
我们都会多多少少在“是”与“非”的路口抉择,既不想违心,也不想将就……
我想这个时候先做到该做的礼貌,之后的一切就会水到渠成,把自己该做到的优良的道德品行做到位,其他的就不必痴痴傻想了。
与一个人吃苦的能力比起来,好的道德品行,明理知礼的教养才更重要。
把一个人逼急了,你永远无法想象ta吃苦的潜力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