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日子不知道为什么接触到了一些毕飞宇的作品。起先是准备看《小说课》,可是下载的版本排版不佳,忍痛删掉了。于是搜了一些别的作品来看,先是去看了《玉米》和《青衣》,看完之后又去看了评价很高的《平原》,最后又去看了《推拿》,然而《推拿》并没有看小说——娄烨拍的电影。
毕飞宇,江苏人,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省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我下载到Kindle上的书,是把《玉米》和《青衣》放到了一个集子里。看起来不累,两篇花两个下午就能看完了。类似于《玉米》这样发生在“土地上的故事”,会让人想起《白鹿原》,不过《白鹿原》的妖气,毕飞宇这儿没有。
玉米这个根植在土地上的名字,带出一个根植在土地上的故事;青衣我觉得带了些戾气,毕飞宇的写作是很生动的,看起来不吃力,他把一些赤裸裸的我们不愿意承认的事实写出来,会看的很生气,气生完承认他说对了再接着看。读书真的是个很有意思的体验,明明你拿在手里的就是薄薄的一本书,几十万个字,可是偏偏就这么一个不会说话的物事,带着你时而喜悦时而哭泣。对于农村里的一些细微的刻画他作得很精细,你如果体验过会觉得他看事物很透彻,没体验过就会觉得发现一个新世界。我看过的这几本里,都离不开一个“性”,或者另一个表达,我们说“欲望”。要奔月的嫦娥,想嫁人的玉米,急着走出去的混世魔王和端方。
“成长是需要机遇的,成长的进度只靠光阴有时候反而难以弥补”这是青衣里的话,放在《玉米》里边也能说得通,玉米的世故和变通都是来源于生活的种种机遇。然而玉米的故事在宾馆的床上戛然而止,要奔月的嫦娥也只是凄凄惨惨地站在街边,像鬼。只是最后她们如何成长,只有生活知道。
我觉得玉米和筱燕秋有些像,都是两个心高气傲的人,或者说都是曾经站在云端的人,曾经沧海难为水。看过高处的风景,低处就无法忍受,玉米和筱燕秋的戏剧性就在这里了,摔得很惨很痛。我个人认为这两个故事是有很大的相似性的,情节设置和人物设置都有类似的地方,但青衣更花哨一些,花哨是好的,弄脏了就不好看了,青衣的结尾处,就好比《霸王别姬》里在批斗会上那几张妆全部花了的脸。
而《平原》就更荒诞了,荒诞到作呕,个别处人畜简直无异,老骆驼如是,吴蔓玲也是。
尽管我无意于比较,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李杨的两部电影《盲山》《盲井》,说了两个封闭世界里的故事,《平原》里的王家庄也就像是另一个封闭的世界,关起来了不受外面的管制,有些东西就变形了,比如深山比如矿井比如王家庄比如某网瘾治疗中心,比如我以前写过的那个亚马逊。
书里一段话我做了标注,也是我标题的来源:生活是一块豆腐,时光一巴掌把它拍碎了,白花花地四处飞溅。这些捡不回来的碎末才是生活应有的面貌,它们散了一锅,彼此毫无关联。等他们重新盛在一只碗里的时候,你最终认可了它的破碎 的局面,反而想不起它原来方方正正的样子了。
王家庄有王家庄的规矩,这些规矩不是白纸黑字写在那儿的,可是他却实实在在储藏在空气里,嗅不到听不到看不到,偏偏就在那儿。
端方这个正面角色有来自大地的种种色彩,他的踏实和稳定带给人的是如同大地散发出来的温和的气息,让人感觉会被保护起来,然而端方的悲剧也在于他如同大地一样不会表达,他默默接受生活给予他的一切,他想过抗争吗?肯定是有的。他想过逃离吗?也肯定是有的,只是他逃不出去了。
关于《推拿》原著我看了一些评价,都提到一个对女性人物的刻画,我没看过书,不好评价,电影里女性我倒没觉得,可是盲人世界里的细微感情的的确确娄烨是有体现出来的,有机会我会看书的吧。
然而我让我冒出读一些毕飞宇作品的那本《小说课》,却是一直没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