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和这群孩子们泡在一起,孩子们天真、可爱,敢做、敢说,每天的自己就像个快乐的天使!
本周在紧锣密鼓的排练童话剧。周一、周三参与迎宾路花蜗牛教室的排练,吸取了不少经验,本周重点指导每个角色语气、神态、动作,怎么指导呢?光说不行,手把手,一点一点揣摩。孩子们的可塑性很大啊!每个孩子都在突破、挑战自己!
周四:三年级组的乒乓球比赛
周二体育课上选出8个孩子,我告诉孩子们还要继续比赛,最终选出7人参加决赛,中午找来裁判和选手们一起下楼比赛,50分钟后就有孩子哭着上来了,说不公平。接着又让他们自己下楼比赛,没有裁判,自己定出7名选手。20分钟后,孩子们都上来了,艺航蔫蔫的走进教室,一看就是落选了,一问真是如此,看得出他心情很沮丧。
接着和孩子们对话:
无论怎样竞选,都不重要,哪怕是哭过,笑过。我们应该知道最重要的是我们是在为班级的荣誉而战!今天王烨、梓杰、奇辉、众显、卓奥、奥棋、礼荟,代表三(2)班参加比赛,没有个人英雄。男子汉应该百折不挠,男儿有泪不轻弹,我们应该庆幸这次落选,让我们学会坚强,勇敢面对失败!生活的道路哪会一帆风顺呢?总要经历风雨,经历坎坷。
周四上午大课间正式开始比赛,下楼时发现艺航拍着众显的肩膀说:“加油!”我走到艺航面前为他竖起来大拇指,我很感动,更加欣慰,想到周二时艺航被对手打败时那失落难过的表情,庆幸孩子能很快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周二:橡皮事件
A孩子的橡皮被B孩子折断了,在学校解决后,A孩子还很生气,原因是B孩子道歉不真诚。 还好两位家长都能冷静思考处理孩子之间发生的小矛盾。 有些孩子的内心很细腻,内心深处都埋藏着自己小小的情绪以及感受。同时也引导孩子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如果因为心情影响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话,那就不好了,要学会做自己情绪的主人,与孩子分享这样一句话:没有人会伤害到你,除非你愿意。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与亲爱的家人们分享这样一段文字:
孩子打架了,家长怎么办?
再次重申,这里不涉及到校园欺凌和严重冲突(例如产生了身体伤害,可能涉及到法律问题),指孩子之间的一般冲突。
孩子打架了,家长怎么办?
这里要讨论两个层面,一是观念层面,二是操作层面。
在观念层面,我们要形成一些共识:
孩子们之间的冲突有必然性,它既是麻烦,更是提升孩子社会化水平的契机,要利用它来让孩子经历深度学习;解决问题的主体应该是孩子而不是家长,家长扮演的是支持着的角色,包括心理支持与技术支持;家长的支持,应该既着眼于问题的解决,更着眼于孩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操作层面,以下建议仅供参考。
第一步:问孩子,你自己能解决吗?是否需要父母的协助?
如果孩子认为自己能够解决,家长就不要介入。哪怕孩子解决方案有诸多问题甚至是完全错误的,孩子也可能通过自然后果来反思,不要自作聪明地给孩子提非常细节的建议。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从他们自身内部生长出来。
然而,许多孩子不会告诉父母这些,他们倾向于自己解决问题,是因为告诉父母的结果,或者是大惊小怪,或者是倍受指责。这意味着与父母的信任关系没有建立起来,原有的模式存在问题。那么,父母可能需要长期做出调整,重新赢得孩子的敞开心扉。当然,这很难,因为中国有一批家长是焦虑型的,倾向于控制孩子。哪怕认识到了危害,也无法改变。
第二步:如果孩子告诉你发生了冲突,那么,首要的是尽可能获取更多的信息。
防止这些反应:立即责怪孩子;立即责怪老师或对方孩子(甚至包括对方家长)。因为人都是自我中心主义者,孩子对冲突的描述,一定是变形的,代表了他的一个心理故事,而在冲突的另外一方那里,这个故事一定是另一个版本。我们的目的,是尽可能地寻找或还原第三个版本(旁观者版本)。
在这里至关重要的,是防止情绪和评判,而通过提问,不断地修正故事。提问过程,也是帮孩子修正故事的过程。
第三步:在充分倾听后,与孩子讨论冲突。
对冲突的讨论,通常涉及到几个方面:
1.事实是什么或可能是什么?
我们可能忽略了什么?如果我们是冲突的另一方,我们对事实的理解可能会有什么差异?对方的理解合理吗?差异是怎么产生的?
2.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对方可能有什么样的感受?双方的感受来源于哪里,差异是怎么形成的?
3.我是如何认识这个问题的?对方是如何认识这个问题的?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认识?
4.这个问题有多少种解决方法?这些解决方法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怎样的解决方案是最适合的?如何将短期后果与长远后果结合起来思考?
第四步:鼓励孩子制作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给予指导。
所有的方案都是一厢情愿的,因为你不知道对方的反应。所以,需要不断地理解对方的反应并进行调整。如果孩子觉得需要,可以不断地与孩子在过程中进行讨论。
对我来说,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好的训练过程,至于问题解决的程度,并不是最重要的。
第五步:如果孩子解决不了而问题又必须被解决,则家长介入。
这种介入,包括与老师以及对方家长的沟通。
真实的生活当然并没有这么简单,但我们仍然可以逐渐地形成一个问题解决的框架。这种框架,或许是孩子一生成就的重要基石。
最后,还要补充说明几句。
有教养的家庭,会为孩子的言行树立底线(底线就是可以不断解释,但必须遵守的东西)。例如:
1.在任何情况下,不说脏话。
2.非暴力原则。即不用打架的方式解决问题,哪怕是对方犯错。这种原则有例外,就是可以正当防卫,以及在遭遇欺凌的情况下使用武力。
要注意一种情形,就是自己的孩子特别容易跟别人起冲突,而每次都认为是别人的错。那么,这往往跟孩子的认知模式有关,而且这种认知模式伴随着情感体验。严重的情形,会形成一种“眼镜蛇”类型(无贬义,仅指生命类型)。这则需要长期进行矫正。而能否矫正到可以接受的范围里,就跟成人与孩子的相处模式息息相关。
另外,对一所学校来讲,要将培养学生解决冲突的能力当成重要的能力来培养。这需要对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对家长和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
本周、本周,重点:
童年每一个孩子生命成长中,每一个时间段,都需要一次成长的高峰体验,需要舞台上炫彩射灯的照耀,需要众目睽睽之下的瞩目,需要一次全家总动员,我们称之谓:仪式!一次童话剧上演,生命体验大跨越,背后的价值无法估量。
5月16日(下周二)下午2:30,2:30,2:30浪花朵朵教室童话剧《德国一群老鼠的童话》正式上演,期待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