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回顾:上一节中我们对椎间盘的结构采取了“大大卷+扣扣糖”的童趣记忆法,此外“吃汉堡法则”让我们对椎间盘的的运动形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点击下方链接回顾一下吧。(补充上文链接)
本节内容提要:
1、本节中你将目睹“椎间盘”的病(黑)变(化)之路。
2、了知病变原理之后,学以致用。
3、找出瑜伽练习中的“雷区”。
4、本文目标:想方设法让你了解椎间盘是如何病变的。
涉及生活经验及瑜伽体式中的一些练习建议,建议伽人们先读黑体字(了解框架),随后对于疑点详细阅读。
一、椎间盘的黑化之路
还记得“楚乔传”中的世子燕洵吗,前期的他,一笑融心,然而面对满门被灭的暴击,瞬间黑化 ,从此在复仇路上一去不复返。今天的你将目睹一场“椎间盘版的黑化”故事。
第一步:隆起型(蠢蠢欲动)。椎间盘沿椎体四周均匀对称性膨出,想象一个气球被你慢慢按扁的既视感
第二步:突出型(蓄势待发)。外形上,纤维环长出了一个包,纤维环内部,髓核开始对纤维环发起进攻。
第三步:脱出型(破门而出))。纤维环被髓核攻破。
第四步:游离型(彻底黑化)。髓核彻底挣脱纤维环,完全黑化,冷眼笑看椎骨之间肆意的磨损。
髓核攻破纤维环的束缚后,放眼望去,之间神经丛密布,此刻的髓核不同往日,稍有挤压,便就去撞神经丛,立刻让你又疼又麻。脑补时间:一个开口的番茄酱,用手使劲挤压,果酱(髓核)喷出来的场景。
这就是椎间盘的黑化之路........
二、椎间盘突出的高危区
在脊柱中有几个椎间盘突出的高危地段,分别是第4腰椎和第5腰椎间隙,腰5骶1间隙,这两个区段的椎间盘本身前宽后窄,如果外界没事再来个风吹草动,危险系数相对其他椎体也就大大增加。
脊柱中神经遍布全身,分管不同的片区,一处神被刺激,会辐射到所管辖的整个片区。上图中椎间盘挤压神经后,最大辐射范围甚至可以从臀部蔓延到脚趾,至于辐射范围取决于刺激力度。这从侧面也印证了身体是彼此沟通的,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时时觉察这种身体的整体沟通感。
三、老少通吃的椎间盘问题
20岁以后椎间盘开始退变,若遇急性创伤或慢性劳损,则可加速变性,是腰腿痛的主要病因之一
—— 摘自《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影像学诊断及评价》。
并且整个椎间盘突出的趋势还在持续年轻化,目前已经有病例显示18岁就患有椎间盘突出问题。看来现在少年老成的觉不仅仅是心理。
四、究竟谁是椎间盘黑化的幕布boss
线索1:办公人群的日常
线索2:平常不过的日常
对于伽人来说,离开瑜伽垫上的习练进入瑜伽垫下的生活,你的觉知是否还在......
看看下列姿势中你中了几招:
上面的一幕幕刚好验证了那句话——表面平静无波,背地风起云涌:
1 椎骨长期处在一种不平衡的压迫状态,髓核自然也处在挤压状态
2由于觉知不够,且整个人处在放松以及无意识的状态,就谈不上肌肉力量的保护了。
3对于腰椎有隐患的人以及一些中老年朋友来说,椎骨以及椎间盘的质量本身已经出现了损坏,这个时候再使用腰椎的力量抬各种重物,就像是用快要折断的鱼竿钓鱼是一个道理,在上文中提到,脊柱承受的压力=头的重量+手臂重量+躯干重量,建议重新返回原文回顾
在上面六种类型的不良姿态中,对于老年人及腰椎有问题的人来说都是高危动作,仔细观察一下整个人都是处在含胸供背,脊柱挤压的各种状态,总结一下就是脊柱没在中立位上,在力学层面,脊柱就像人体中的一个天平,脊柱的不平衡无疑于是对椎骨受损的主要原因之一。
线索3:瑜伽习练的日常
单纯就瑜伽在身体层面的习练而言,最简单的目的就是让肌肉 、骨骼、脏腑等身体组成部分在自己正常的轨道之内运转。
对于一个瑜伽习练者而言,清晰而又精确的知道自己习练的部位甚至于身体在不同体式中肌肉骨骼能量等的切实状态,是瑜伽习练者们周而复始练习简单体式的最大乐趣,也是瑜伽觉知中的一部分。
这也就是很多体式形似而神不似的主要原因吧。回到脊柱的层面上看,警惕那些让脊柱在“能量层面”不平衡的因素。对应一下下列场景,从脊柱的不同状态下,一起抓住那些隐藏在体式背后的的凶手.......
在以下的练习方式中,看看你是哪种瑜伽习练者。
1、扭转:
拧瓶盖式扭转VS拧毛巾式扭转
拧瓶盖式扭转(×):越拧越紧,椎骨间的距离越来越短,且力量都集中在单对椎骨之间,一般容易出现在无意识的,紧急快速的扭转动作中。
拧毛巾式扭转(√):在拉长脊柱的前提下去扭转,一方面保障了椎骨间的空间,减少椎间盘压力;另一方面也锻炼了脊柱的弹性。力量方面均匀的分布在整条脊柱上,体内的湿气也像扭毛巾一样更容易挤出。
扭转小妙招:开放侧的腹部推动闭合侧的腹部扭转(可点开图片查看详情)。
2、侧弯:
垂柳式侧弯VS斜塔式侧弯
垂柳式侧弯(×):任凭上身无力垂落,,整个脊柱完全在地心引力的征服下软糯下垂。此刻脊柱的能量线中段,
斜塔式侧弯(√):在比萨斜塔中,虽然塔身是歪斜的,但是整个塔身两侧是平行的。还原到图片当中的侧角式,大部分情况下,在自身条件的限制下想要完全的平行受身体自身条件影响很大,因此这里的平衡更多的指代的是一种“能量上的平衡”,也就是下侧腰要有延展和支撑脊柱的力在。
3、后弯
折腰式后弯VS弓状后弯
折腰式后弯(×):折腰式后弯跟垂柳侧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属于上下身塌软无力。放松顶髋,腰部力量集中在少数椎间盘之上,整个能量线在腰部折断。
弓状后弯(√):相对于折腰式后弯,弓状后弯的腰椎实则处于延展状态。下身越有力上身也就越轻松,举个栗子,喷水管的水压开的大,那么水柱喷的就越远,这里的水柱就是脊柱,水压就是从下身根基(双脚双腿)传递上的能量。
4、前屈
拱桥式前屈VS传送带式前屈
拱桥式前屈:拱桥式前屈中,腰椎段像桥一样拱着,主要是后侧腿部或臀部肌肉过分紧张(想象一下如果你穿了一条很紧的裤子去做前屈),将会导致整个动作受限。
传送带式前屈:传送带式前屈中虽然上身折叠,但是脊柱延展。能量的传递从脚,臀,一直到脊柱,整个能量的过程就像“传送带”一样,中途不会卡壳。开始前如果提前用放松工具给大腿后侧以及臀部肌肉进行一个放松,可以有效提升“传送带”的弹性,帮助骨盆向脊柱的输送,为脊柱的延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这样看来椎间盘黑化的凶手是谁就非常显而易见了,每一个无意识的瞬间无限累积成了椎间盘黑化的幕后黑手,更可怕的是这些瞬间无孔不入,而治疗的时间怎么可能比的上你的日常呢?!!!所以想要救椎间盘,觉知是关键,觉知来自哪里,来自你对每一瞬间的**刻意的**觉察.......
根据上面的体式,不知道各位伽人有没有开动脑筋,规律跑一跑.....O(∩_∩)O
a.双脚的抓地能力(想象有人用手紧紧按住你的脚,双脚的挣脱感让你的腿部肌肉向上走) 。
b.依靠核心力量的启动去抓住脊柱(远水救不了,就先救近火吧) 。
c腿部力量保证了髋部自然就不会顶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