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有很多的缺点。
记得上学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反应特别慢,老师讲一个知识点或者方法,我总是不理解。甚至有一次我不断提问,不仅老师不耐烦了,还有同学直接在下面大声说「怎么这么笨」,弄得好不尴尬。包括写作业也是,我发现一起自习的同学写作业都比我快很多很多,然后他们可以去玩游戏、打球,我则继续留在图书馆里。
我不是一个很有长性的人,不太适合做长期的任务,似乎专注度曲线比别人下降得更快,一件事太久没有反馈就会慢慢让我麻痹、疲惫,于是渐渐放松了要求。似乎如果一件事总是做不好,我很快会产生抵触情绪。记得初中的时候喜欢打篮球,但渐渐在球场上失去竞争力后,我就不再训练了。或者换句话说,我追求的常常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外在对我的评价。
很多时候我只追求结果,不够注重过程、很多时候我太注重他人的看法,内心不够强大、很多时候我虚荣自负但同时又自卑……
我想很多缺点或者说性格缺陷并不少见,大多数人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优势和劣势。
在职业发展或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经常探索外在世界:我们学习如何待人接物、处事圆滑、如何心思缜密不遗漏细节;我们学习新软件新工具,学习绘画技巧和代码用法,让生产力得到提升;我们做项目、参加实习和工作,积累项目、实践经验。这都可以帮助我们走得更远。
当然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所有人都在努力做的。今天我想聊的重点是,不断探索外在世界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探索自己的内心,不要忘记学会「理解」自己。
很早的时候我就发现,虽然我接受新事物很慢,学习知识或者技能都比别人慢一拍,但是另一方面很重要的一点是——我对这些内容的记忆、理解更深刻。想起我向学长吐露心声为自己学习能力低下、作业速度缓慢而感到自卑时,前辈提醒我,最近几场考试我的成绩都是第一,而那些快速学习、快速作业的同学并没有做到(而且由于理解和记忆的深度,我期末几乎不用怎么复习)。于是,我懂得在学习新内容时不去逼迫自己快速掌握,而是要发挥深刻理解的优势,从原理上去理解一个新事物,而不仅仅是注重「形」。
因为对长期任务不擅长,但是对短期、快速反馈的工作能够有较好的应对,我学会了将任务拆解这一能力。也许有的朋友会说,拆解任务不是最优先、最基本的工作吗?但我想,有的时候拆解任务,是作为一种处事方法,而对我而言,这是对自己性格的「利用」——我相信肯定有人更适合完成大块的任务,将工作碎片化反而不利于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自己过于注重他人看法是一种心理疾病,包括过分追求结果、自负和自卑并存等等。但我又发现这些看似「软肋」的性格特点其实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起来,并且它们不仅不会给我的前进造成障碍,反而会提供助力。既然我喜欢做那些容易让我收获赞美的事,何不继续坚持去做,收获更多的夸奖呢?对我而言,做好一件事,才喜欢一件事,比起喜欢一件事才做好一件事,更合理、更重要。
自负和虚荣,让我一段时间非常非常在意自己文章发出去时大家的反馈,比如发到各个社交平台、比如不停刷新看有没有新赞和新评论、比如和反对的声音去辩驳。这很不好,不仅浪费时间也容易让人心态失衡。但一段时间的分析、体验后我发现,其实在这个过程里,我收获了反复的练习、收获了批判、也体验了内心各种情感的转变。所以,反而写的多了、感受得多了,文章才得越来越好。更重要的是,反复刺激内心弱点以后,让我对自己的性格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并且逐渐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因此,我之前也写过文章「嘿,我不需要你的点赞」,而我也正在想这个方向努力。
自卑,某种程度上是很好的一件武器,用于让自己保持谦卑、打压内心的自负。实习结束的时候我才知道,师姐一直很担心我来到团队会过于自负,但其实她并不明白,我实习的两个月一直都在自卑中度过——非专业出身、主流软件使用不熟练、设计技能没有过人之处,唯独剩下的就是诸多失败的项目经验。因此,我真诚、真心地向身边每一个同事、前辈去学习、去讨教。
我喜欢被人夸,谁不喜欢呢,或者又有谁不享受胜利的滋味?但是自卑会教你做人,一遍又一遍地认清现实,然后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得更高。
以前总想,自己性格不好、自己心理有问题、自己不易相处。但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这样类似的想法,或者所谓的缺陷,它们伴随我们成长,成为动力或者阻碍。所以,当我们不断探索外在世界的时候,何不花些时间停下脚步静下心来,问问自己的内心感受,然后对自己承认那些小九九,坦率接受它们?
善待自己,理解自己,一定可以帮我们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