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感觉之六
熊老师您好,我是大二的学生,每天心里都有着许多要做的事,但是我却从来没有完成过,我每天都活在自责自卑,自怨自艾的郁闷池中。每次都在害怕别人什么都赢我,我不是嫉妒,但我不懂为啥一直要去在意别人比我好,爱和别人比,不喜欢朋友在我面前说她什么好什么强,所以每次我都把自己搞成自闭后不去和别人说话。学习时我看到别人勤奋我就不去认真,而等她们玩我才认真得起来。现在我得到奖学金。但我不开心,却很恐惧,我怕以后我没能再拿了。我不想我得不到的别人得到。这些都只是我自己偷偷地想,我没告诉朋友。整天在心里盘算。但是我不认为我有心计呀。我努力不去攀比。但是不能。我该怎么办? RUI
阅读RUI的感觉,给我的是一种不服气,不服输的感觉,浪漫点说,是一种小草见风则弯腰风过之后我屹立的感觉。但这一浪漫说法,通常暗喻人要有小草那样知进退的柔性和智慧,即是褒义的,所以比较RUI你的感觉,又似是而非。
看出你的几个心理困扰:想做很多事而做不了;自卑自闭;害怕别人强或赢,不知为什么在意别人比自己好;恐惧失去已有的等等。如果把这些困扰视为心理事件,可见你的心情是何等沉重,难怪你说你每天都活在郁闷池中。若活得轻松,我们首先要知道自己被陷在(郁闷池的)哪里,又被什么所陷。
读你文字,感觉到你的感觉是——懊恼、惶恐、嫉恨、不满、怨怒等。透过感觉,可以解读到你心理事件的缘由:
为什么想做很多事情却从来没有完成过?
想得到做不到,是典型的俗称“眼高手低”现象,心理学解释这是一种分裂或冲突性心理,即是心理结构中有两个互为冲突的自我:理想自我、依赖自我。理想自我对自己不断发出美好的想法和要求,依赖自我时刻提醒自己不想努力、不用努力、有父母(他人)帮我的想法。用存在人本主义的观点,是说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脱节。这一现象跟一个人从小所接受,所形成的行为模式有关,比如,自幼时大脑就接受了太多来自父母(外界)的思想和要求,行动力上却被来自父母(他人)溺爱下的代劳而阻滞。我们看到的许多独生子女,长大后似乎有一通病:想法大行动小,承受力弱依赖性强。往往这样的“想做很多事情却从来没有完成过”会令他人感觉不可信任、没责任感,令自己感觉懊恼、沮丧。
走出郁闷池意味着:对你想做的事情做一个排序,哪些是可能实现的,哪些是超出自我能力的事情?哪些是应该做的事,哪些是感兴趣的事情?哪些是要紧的事,哪些是未必要做的事情…然后,做取舍之后付诸实际行为。
为什么害怕别人强或赢?
你疑惑“不知为什么在意别人比我好,我不是嫉妒…也不认为我有心机呵…”。尽管你不认为自己有嫉妒、心计之心,意识上你的确也没有心计和嫉妒。如果你真有嫉妒之心,也不至于那么害怕别人赢你,因为嫉妒会驱使人跟人竞争以超过别人,而不躲避也不害怕竞争。你整天在心里偷偷盘算的想法,更不是心计的说明,而是内心有冲突的反映,只是这些冲突(害怕、讨厌别人比自己强)令你难以启齿而已。因为这一心理容易被人理解为嫉妒,而我们谁都不喜欢自己有嫉妒之心,更何况是被误认为有嫉妒呵。
解读你“为何恐惧今后不能再拿奖学金,我不想我得不到的别人得到”和“不知为什么在意别人比我好”是一个(意思)问题。这一问题其实是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的隐秘,只是轻重不一。说简单点,就是一种不服输的心理。人啊,天生就恐惧懦弱被欺负、害怕输掉利益,害怕输给对手。换句话,喜欢强大,喜欢赢,喜欢战胜别人,本是人的天性!盘古以来,人类正是靠“弱肉强食”得以进化的,到了现代化的今天,何处又不是强得势、弱被汰的现象呢?回到RUI,只是你怕自己弱怕别人强…有些过头,弄得你陷入郁闷池。分析过度害怕输,以及对强和赢的渴望,对强和赢的敌意心理,都是跟人曾经“输赢”的深刻体验相关的。尤其是一个人的早期环境,如果充满着高压、控制、强制的教育,那么人的内心就会滋生对强的敬畏,对弱的恐惧。比如一对父母,总是用激将法、比较法给孩子灌输——只有你成绩好,你比别人强,你有出息…才能被(我们)喜欢,而一旦孩子表现得拖沓、软弱或不听话,父母就严加责备,并再用激将法和比较法对之,那么这个孩子,要么可能在他心里会埋下对“赢和出息”的雄心,或形成有强迫性进取的固执个性,要么可能在他心里种下对“赢和出息”的仇恨,或形成有对强势的高度敏感、认真又自卑等个性特点。RUI的心理,与其说是害怕别人赢自己,不如说是害怕父母不喜欢、不接纳自己,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的一种心理投射。
走出郁闷池,意味着做到:首先要自己喜欢自己、自己接纳自己,不管你有多么委屈或脆弱,都要无条件地接纳自己的情绪,不讨厌自己有负面情绪,不责备自己有赢过别人的种种想法;然后想办法使自己变得强大起来,如果说只有强才能赢的话。我认为的强大,不指你有多么厉害,多么成功,而是指你的个性有弹性,像小草一样能伸能曲,指你的心底有力量——能承受比别人的不足,能包容别人和自己的局限,也能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良。
即真正的强大,不是你能赢多少,而是能输得起;真正的快乐,也不是来自你被宠被爱,而是来自你有爱人的能力,来自你有宠辱不惊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