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每一个朋友,在小的时候,都有一颗爱听故事的心。我也不例外。那时候最著名的是《365个故事》、《安徒生童话》还有《格林童话》。我小时候信息传播还没有现在这么便利,小孩子能接触到的儿童读物也是屈指可数的。我记得那时候为了一本童话故事书,磨了我妈妈两周的时间才买到,可想珍贵程度。
得到她后,爱不释手,翻到书皮都卷边了。直到现在我依然记得《格林童话》里我最爱的三个故事《白雪公主》、《灰姑娘》和《睡美人》。可能那时候,每一个小姑娘都梦想自己是一位美丽的公主,拥有着聪明,勇敢善良的内心,并且可以战胜一些困难,变得幸福快乐。
可是上学之后,字越认越多。课本中学习了多种多样形式的文章,尤其是最让人头疼的寒暑假读物,包括各类国内外的世界名著,名人传记。那些晦涩难懂的句子,还有根本没有体验感的生活,甚至还有那些困苦的经历。让我一度对书产生出了强烈的排斥感。我敢断定,一定很多朋友在小时候,都经历过和我一样的苦恼。那些假期的阅读作业,也都是硬着头皮,参考着故事梗概写完的。说实话,那样小的孩子,应该根本无法理解那些书中深刻的含义吧。
其实直到现在,我依然这样认为(当然,这仅仅代表了我个人的认知。),除了一些必要学习的专业书籍,大部分我们能从书中有所感悟和提炼升华的,一定是我们自身有类似的经历、困难或者疑惑。所以看到书中所写后,幡然醒悟、茅塞顿开。
所以在经历过痛苦的儿童时代寒暑假读物的折磨后,有的人离开了书和故事。而我是比较幸运的那一类人,一次机缘巧合之下,再一次的爱上了故事。
小学的时候,有段时间郭敬明是很出名的,出于赶时髦,也是为了便于和同学有可以卖弄得资本。我花了我当时一周的零用钱,二十多元钱,买了一本当时很火的书《幻城》。
我记得非常清楚,那天是周末。为了能和同学出去玩,和妈妈美其名曰我们要去书店买书。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能有一个上午单独出门的机会,真的是很难得的事情。妈妈很高兴的认为,这个孩子还是有可取之处的,悻然答应了我的请求。
为了营造出我们是真的去了书店,我买了这本又时尚,封面又精美的书。中午吃完饭后,我躺在我的小床上,装模作样的拿出了这本书。想着,这样睡着的话,妈妈一定也不会很责怪我吧。
但是我没有想到的是,那一页的翻开,重新开启了我尘封已久的故事世界的大门。
在幻城的雪白世界里,我像一个天神一样,俯瞰着每一个人。看着他们经历苦痛,看着他们彼此误会又无法解释。看着他们爱着,奉献着痛苦着也快乐着。我为他们着急,为他们担心,为他们呐喊更为他们流泪。我完全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我就像那片大陆上的风,掠过每一个人的心间,悄悄探听着他们无法诉说的心事,我试图再掠过他们的耳朵,告诉他们一些小秘密,每每如此效果都不尽如人意。我的诉说,可能也就只能卷起几瓣雪花,然后又消失在雪白的大地上。悲伤的依旧悲伤,得逞的依旧得逞。
而我能左右的,只有我跟着一起跌宕起伏的心脏,以及笑容还没来得及消失,又落下的眼泪。
当我回过神来的时候,是因为现实的一声响雷。书中的故事正好发展到,一直有人离奇的死亡。没想到书中疑云重重,书外乌云密布。像是迎合故事的精彩,或者揭示我惊恐的心情。一声重重的雷鸣和闪电落到了远处的天空中。我一个激灵。抬头一看,家里没有人,爸妈不知道什么时候出去的。屋子里很暗,也不知道我是怎么看到书上的文字的。仿佛世界上突然只留下了我,还有那雷电,还有没有解开谜团的杀人事件。我坐在家里,却不知道我是在家里,还是在故事里。那种感觉,既害怕,又兴奋。
我悄悄的打开台灯,仿佛我动作如果太大,就会被那个隐秘的杀人犯窥到一般。然后不敢动,保持着一个姿势继续看书。不一会儿,我又回到了那个幻雪王国。
幻城的故事最后以爱、悲剧告终。卡索和释的离开,让我也闭上双眼,离开了那片雪白的大陆。
合上书本的那一刻,我无意间看到了墙上的表,指针指示7点多。我大脑宕机了一瞬。我有点不敢相信,低头又看了一眼那本差不多有两个语文课本厚的小说。面无表情的内心雀跃到不行。我脑袋里的小人给了我一个大大的热吻,并且夸赞我说“你真是太牛了,你竟然一下午看了这么厚的一本书。”
那时我还不懂,我想那应该是我第一次进入了看书的心流时间。由于小小的我在看书很快这项“壮举”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和满足感。从那以后,我对于看书这件事情变得非常积极。虽然,那时候的我正处于青春期,看的大多都是一些网络小说或者疼痛文学。但我不得不承认的是,能写出一部书出来的人,多多少少是有一点厉害的。而这些看似没有什么营养的书,却让我感受了甜甜的爱情,真挚的友情,和坚韧不拔的性情。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阅读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和改变。如今,当我再次拿起鲁迅的《朝花夕拾》,拿起奥斯托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拿起各种的中外名著和人物传记时,也终于可以像看到《幻城》那样,体会他们的酸甜苦辣和坚韧不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