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意再活十七年,重回湘西看看——读《湘行散记》 有感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湘行散记》这本书,我早就听说了,因为工作原因,没有时间阅读,现在有大把的时间,开始静下心来一篇篇拜读。但是真正阅读此书却是在2023年7-12月间 ,用了六个多月才读完此书。

第一遍阅读时,由于新奇,自然是既仔细的又认真的,有些文章里面的词句还搞不懂,还去查了不少资料,有些段落写得好,就反复读。

第二遍阅读时就主要是去关注沈从文先生写作的方法以及文章中的思想性艺术性等等更高层次的东西。

当然有些文章就不止读了两遍,甚至有三遍,四遍五遍的都有。

当时沈从文写这本书时,年龄是32岁,正是一个人风华正茂的年龄,又正值他与妻子张兆和新婚不久,其创作热忱和激情可想而知。

这本散文集《湘行散记》一共收录沈从文12篇文章,其母本来源于沈从文在回湘西探母的过程中写给新婚妻子张兆和的书信集——《湘行书简》36篇的文章中,后来沈从文从湘西回到北京后对于这36篇文章再次进行加工创作而写成了《湘行散记》。

用最干净的文字,歌颂最纯美的湘西人。

我想沈从文先生回到北平后创作这本《湘行散记》的目的,不只是在告诉读者他的家乡湘西的山山水水,更重要的想用自己的笔来歌颂湘西底层的人民在那么艰辛无奈的生活状态下,还能乐观豁达地生活的精神。

总结《湘行散记》里的12篇散文,我觉得在本书中沈从文最想表达的东西大致有以下四点:

一、歌颂湘西之美。

湘西是沈从文的家乡所在地,一个游子不论走多远,他对于家乡的情怀永远扎根于心。

这次湘西之行,是沈从文离开湘西15之年后再次回到家乡的,他对于故土的思念和情怀,一往情深 。家乡的山山水水,都是那么美轮美奂,令人神往的。

如在《桃源和沅州》一文中,他描写沅州上游白眼燕溪的美中是这样描写的:

“除了兰芷以外,还有不少香草香花,在溪边崖下繁殖。那种黛色无际的崖石,那种一丛丛幽香眩目的奇葩,那种小小洄旋的溪流,合成一个如何不可言说迷人心目的圣境!若没有这种地方,屈原便再疯一点,据我想来,他文章未必就能写得那么美丽。”

作者详细描写了当地香草香花,用明亮轻快的文笔,展示了湘西特有的风景和文化积淀之深。寄予了作者对家乡无限的热爱。

当小船夜泊鸭窠围时,沈从文眼里看到的是“两岸高大壁立千丈的山,山头上长着小小的竹子,常年翠色逼人。”

当小船到达浦市码头时,作者又用浓墨重彩的笔触写出了“每当黄昏薄暮,落日沉入大地,天上暮云为落日余晖所烘烤,剩余一片深紫时,大帮货船从上而下,摇船人泊船近岸,在充满了薄雾的河面,浮荡的催橹歌声,又正是一种如何壮丽稀有的歌声!”

像这样的对家乡山山水水的描写,在《湘行散记》中,比比皆是。在作者笔下,写不尽的家乡山水之美,描不完的湘西乡土之美。让多少20世纪的读者读来因为这本书问对湘西产生了无尽的想象。

二、重朋友之情。

在这片美丽的湘西大地上,不仅景色奇美,而且人也好客仗义。

在本书中,沈从文重点描写的朋友有4个。第一个朋友就是沈从文在第一篇《一个戴水濑皮帽子朋友》文章中的那个热情周到、放浪形骸、阅历丰富、好说夜野话、又重情重义的曾芹轩;第二个朋友就是《老伴》中的老朋友赵明成;第三个朋友就是有《虎雏》中忘年交虎雏;第四个朋友就是在《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中的圆滑世故,靠着迷信和巴结,最后官运亨通的印瞎子等等。

这四个朋友中,沈从文最想记下他的好处的应该是本书的第一篇文章《一个戴水濑皮帽子朋友》中的那个的曾芹轩,要不然为何作者把本篇文章放在本书的第一篇开篇之作呢?

这四个朋友中,最让沈从文不可思议又惊叹的是虎雏,我们从沈从文把自己的第二个儿子起名为虎雏,可见一斑。!

三、体水手之难。

沈从文先生在《湘行散记》里,用大量的篇幅描写了沅水上行船的水手们的生活。

作者从桃源出发,沿沅水上行,经辰州、芦溪溪、保靖、茶垌,到凤凰,一路上20多天的行船之中,打交道最多的就是水手了。这些水手们,多以放浪不羁、粗野爽朗、精明狡猾、勇敢耐劳、慷慨侠义又不乏自然朴质、真挚情爱的形象呼之欲出。

在《一个多情水手和一个多情妇人》中,沈从文描写的最典型的水手就是牛保。就是那个从吊脚楼里出来,把妇人送给他的橘子又送给沈从文,后来又把沈从文送给他的烟台大苹果送给他在吊脚楼里的情人的那个水手牛保了。

当我们读着牛保的故事时,我们感到的是牛保的多情、乐观、结实、能干和重情重义,好像遗忘了牛保还是一名底层水手,过着艰辛苦难的生活。

包括牛保在内的水手们都是过着工资极低,生命随时都会被河流吞噬的朝不保夕的艰辛苦难的生活 。

沈从文在《辰河小船上的水手》里详细地向读者介绍了他所乘坐的小船上的三个水手的工资以及工作量。“掌舵的八分钱一天,拦头的一角三分一天,小伙子一分二厘一天。在这个数目下,不问天气如何,这些人莫不皆得从天明起始到天黑为止,做他应分做的事情。……”

水手们挣的钱虽然少的可怜,但是比起那些在行船中死去的水手还是幸运多了。在《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日》中,作者就亲眼见证了一个水手被激流带走而死去的事实,“只见一个水手赤裸着全身向水中跳去,想在水中用肩背之力使船只活动,可是人一下水后,就即刻为激流带走了。”

不论哪篇文章,只要描写水手们的生活时,沈从文都是如实记录,尽量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鲜活的水手,包括他们说的原汁原味的野话。没有夸张,没有渲染,作者都是用的白描手法纪实性地在刻画伴随他一路在湘西沅水上行船的水手的日常生活,给人一种真实感和生动鲜活感,同时我们又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水手们的同情和悲叹。

在文章中,我们既可以感到水手们生活环境恶劣,也同时能感受他们的乐观豁达的精神。一天几角或一毛多的工资,还要时刻遭遇行船不利,甚至是生命的危险,但是同时他们又是乐观豁达的,一有空就会找乐子,说笑打骂,其乐无穷。他们就是湘西底层广大人民生活的缩影。

四、醉心于沅水之声。

沈从文曾在《关于西南漆器及其他》中这样说:“认识我自己的生命,是从音乐开始的”。在《湘行散记》中沈从文多次不厌其烦地描写美丽动人的橹歌声、水流声、橹桨搅水声、河岸边的人语声、小羊的叫声、炒菜声,捣衣声、娶亲的锣鼓声、唱曲声、船的马达声等等声音。

例如,在《鸭窠围的夜》中,他写到,“这时节岸上船上都有人说话,吊脚楼上且有妇人在黯淡灯光下唱小曲的声音,每次唱完一支小曲时,就有人笑嚷。什么人家吊脚楼下有匹小羊叫,固执而且柔和的声音,使人听来觉得忧郁。”

“仿佛鼓声,也仿佛汽油船马达转动声,声音慢慢的近了,可是慢慢的又远了。像是一个有魔力的歌唱,单纯到不可比方,也便是那种固执的单调,以及单调的延长,使一个身临其境的人,想用一组文字去捕捉那点声音,以及捕捉在那长潭深夜一个人为那声音所迷惑时节的心情,实近于一种徒劳无功的努力。”

如,他在《小船上的信》中,他写到,“你瞧,这小船多好!你听,水声多幽雅!你听,船那么轧轧响着,它在说话!它说:‘两个人尽管说笑,不必担心那掌舵人。他的职务在看水,他忙着。

在所有的声音里,沈从文先生尤其赞美的就是橹歌声。

例如,在《鸭窠围清晨》中,他写到,“我坐在舱中,就只听到水面人语声,以及橹桨搅水声,与橹浆本身被推动是咿咿哑哑声,这真是圣境。”

又如,他在《辰河小船上的水手》中是这样赞美橹歌的美丽:“摇船人泊船近岸,在充满了薄雾的河面,浮荡的催橹歌声,这正是一种如何壮丽稀有的歌声!”

又如,在《泊揽子湾》中,他赞美说,橹歌简直是诗!

如,他在《老伴》中作家这样深情地说到:“我平日想到泸溪县时,回忆中就浸透了摇船人催橹歌声,且为印象中一点儿小雨,仿佛把心也弄湿了。”

“那歌声糅合了庄严与瑰丽,在当前景象中,真是一曲不可形容的音乐。”;“每一个山头仍然镀上了金,满河是橹歌浮动(我站在船头,思索到一件旧事,追忆及几个旧人。就是那使我灵魂轻举永远赞美不尽的歌声!)

沅水上的动人的橹歌声,它是雍容典雅的、壮丽稀有的,我想,这橹歌声同时也是沈从文先生创作文学作品的源源不断的灵感之源吧?

五、抒忧国忧民之怀。

每当沈从文看到水手们为了挣那一天8分、1角的一天的工钱,随时都可以跳进冰冷的河里,视自己的性命如草芥时,他会为这些出苦力的水手感叹悲痛,从而更深入地思考人生和历史。

一边是水手们艰辛苦难,视生命如草芥的生活,一方面是听着沅江上的水手们唱出那悠扬的橹歌声,好像水手们过得无忧无虑的生活时,这两种反差极大的生活状态,集中在同一个人身上,同一个群体身上时,这让沈从文不得不又一次陷入沉思。

当作者再看看眼前的滚滚向前、奔腾不息时沅江河水时,由河水作者就会自然地联想到人生和历史这个大的命题。“历史是一条河”,是沈从文在《湘行散记》中自始至终想表达的一种深刻的人文思想。

“但真的历史却是一条河,从那日夜长流千古不变的水里,石头和砂子,腐了的草木,破烂的船板,使我触着平时我们所疏忽了若干年代若干人类的哀乐!”

“过去的有谁人能阻挡不让他过去,又有谁制止不让他再来?”

当沈从文来到箱子岩,看到这里的人们划龙舟的拼搏精神,而又过着平淡的和自然相融合的不求上进的日子时,他又为家乡人民忧虑。“我们用什么方法,就可以使这些人心中感觉一种对“明天”的“惶恐”,且放弃过去对自然和平的态度,重新来一股劲儿,用划龙船的精神活下去?”

历史也许是裹着鲜血的,浑身充满泥沙腐土的一条河流,但是谁能阻挡住它呢?谁又能制止住它呢?历史是一条河。即便是少数英雄也无法阻挡其浩浩荡荡、滚滚向前之势。

先生用他那颗单纯又洋溢着牧歌的情调,去歌颂湘西质朴归真的乡野俗情,就像沅江的水,清澈通透,不含一丁点渣滓。沈从文先生对湘西家乡的爱之深,痛之切以及对民族,对国家的家国情怀,让我们感到了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1934年的湖南沅水周围的山、水、人、物和风土人情以及辛苦挣钱、生命如草芥似的水手们的真实生活。让我们今天的读者读来内心也是充满了唯美的意象美和生动有趣的画面感以及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入思考。

家乡是令游子期待。正像沈从文先生所说的:

我还愿意再活十七年,重来看看我能看到而又难以想象的一切。”

相信如果今天沈从文先生真能再一次回到湘西,回到沅水,他一定能看到湘西巨大的变化,相信他又会写出更美的散文集。

感谢沈从文先生留下了这么优美的散文集《湘行散记》,让我百读不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3,968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682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254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74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64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55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84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70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33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12评论 2 30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296评论 1 32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84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45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50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37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30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