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和阅读是分不开的,这个道理大家都懂。所以很多朋友看到我写书评,都苦恼地和我说:“秋水,我书读得太少了,不敢写文章啊。”
我首先要说,确实有人书读得不多,但是文章非常棒。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她把走过的路,跨过的河,爬过的山都融进了文章里,她的经历就是一本书。把自己写出来,就是最好的文章。
但是这并不代表,这类作者从此就不必再阅读了。一个人的经历和思想格局有限,如果不学习,那么文章的水平也就止步在此了。以前失去的时间不必懊恼,现在拿起书本完全来得及。“无迹方知流光逝,有梦不觉人生寒”,赶快抓住现在的时光,去追逐我们的梦想吧。
接着,我想聊聊大部分二类作者的情况,那就是为什么明明看了不少书,文章还是写不好?
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特别是对于我来说。虽然我一直自诩没文化,但是杂书当真看得不少,那么为什么写不好呢?
植物会因太多的水而溺死,灯会因太多的油而窒息,同样,人的思想会因饱学装满纷繁杂乱的东西,以致理不出头绪,压得弯腰背驼、枯萎干瘪。
这句话说得比较文绉绉,我解释一下,就是书读傻了,变成了书呆子。自然,你我还不到书呆子的程度,但是脑子里确实还是有点东西的,那怎么就发挥不出来呢?
因为我们只注重让记忆装得满满的,却让理解力和意识一片空白。
我最初写随笔时,总是觉得自己文采不行,从各处搜集了不少金句,为了搬进我的作品中;它们在我的作品中,就跟在它们原来的地方一样,都不是我的东西。
我会说:“鲁迅是这样讲的,这是余华的习惯,这是钱钟书的原话。”可我说了什么呢?鹦鹉都会这样学舌。
我们只会死记硬背别人的看法和学识,仅此而已。可是,我们也能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呀。
我们活像书中讲到的那个取火者:那人需要火取暖,就上邻居家借火,发现那里有一堆旺火,他就停下来取暖,却忘了要取火回家。
肚子里塞满了食物,如不进行消化,不把它们转化为养料,不能用它们来强身健体,那有什么用呢?
我们总是扶着别人的胳膊走路,致使我们的力气丧失殆尽。即使我们可以凭借别人的知识看上去让自己变得更有文化,但要成为一个真正写字的人,却只能靠我们自己的智慧。
知识不应依附于思想,而应同它合二为一。拥有知识,却毫无本事,不知如何使用,还不如什么都没有学。没有限制和束缚的文字,反而更自然真实。
那么,怎么样让读过的书变成自己的养料呢?
明天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