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只有三种事,你的事,他人的事和老天的事。” ——《遇见未知的自己:都市身心灵修行课》张德芬著
所以,不被喜欢是他人的事,别给自己添堵就好。
这本书在豆瓣读书的评分8.1,算是不错的成绩。可还是有一颗星的差评,言辞狠辣,“文笔简单,内容扯淡,纯属四不像。”大概没有什么是可以取悦所有人的吧。就像是有着自带光环的明星,也有被黑的时候,以至于在网络的时代苦不堪言。
事实最大。不被喜欢就是不被喜欢,你得先接纳这个事实。哪里有十全十美的佳作,能被十全十美的人欣赏。好的能量和负面能量一样,都有很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我想把时间花在传播有影响力的正能量上,希望会吸引和它们震动频率相近的人带来更积极多影响。这也是这本书教会我的。
书里说的,“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那些发生在我们身上不好的事情。比如,房子买不起,工作不顺心,父母闹心,朋友背叛,爱情不如意。可是,你并不想它们持续困扰你啊,那就不要抗拒,试着面对,接受,承认事实本身。
因为,“如果你不断重复做某件事,从生理学角度来说,我们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长期且固定的联系,比方说,如果你每天都生气,感到挫折,每天都很悲惨、痛苦……那么,你就是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神经网络接线和整合。这就变成了你的一个情绪模式。”
所以重复的去抵抗,去愤怒,去痛苦,都会让负面的情绪自动化地称为一种模式隐藏在体内。情绪模式一旦建立,会操控你。让你身不由己,做出违背本意的举动。但那有可能就是你潜意识里最真实的想法。
诸多不顺利的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就显示出你的潜意识其实并不想要走这条路。
我想起了自己以前的工作经历,常常会在最小的事情上犯错,比如写错ems的地址,比如明明搁了闹钟,定了出租车,还是因为网络不好,闹钟失效,各种原因导致迟到。这也许就是潜意识里并不喜欢眼前工作的能量场带来的厄运?而对自己喜欢的事情,好像并不没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我们会选择性地去看东西,并且以此来体验这个世界的人、事、物。至于如何选择,完全是因人而异。所以,每个人每天环顾四周,看见的是他想看见的东西,其他的东西大脑会自动除掉。
就好像是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你周围的人、事、物,你看到的并不是它们的本来模样,而是带着你强烈个人感情色彩的样子。你的好恶存在在你看得见的事物里,你只选择性的接受你思想里的是否对错,还不给它们申辩的权利。
一些天生的恐惧,所求不得的愤怒,希望落空的悲伤,都只是一种生命能量的自然流动而已,它会来,就一定会走。
面对这些生命能量的到来,我们只能顺其自然,用最真实的情绪去消化,因为他人的事我们管不了,老天的事我们改变不了,我们只能管好自己,自己不被情绪左右而陷入困境。
负面的情绪就像黑暗一样,你是驱散不走它们的。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带进光来。喜悦是消融负面情绪最好的光。
想想那些你喜欢的人,喜欢的事,喜欢的物件……这些美好而真实的瞬间带给我们内心的喜悦,是驱散阴霾的利器。音乐,阅读,陶艺……发掘自己喜欢的事物,也是积攒正能量的方式。究竟什么是你喜欢的?想去做的?你知道吗?
“当你真心想要一样东西的时候,你身上散发出来的就是会吸引那样东西的那种振动频率,然后全宇宙就会联合起来帮助你得到你想要的东西。”当然,“你所向往的东西必须是命中注定该是你的,或是与你的更高目标是一致的、有利于人类社会的。”
只是想想,没有行动,是不会心想事成的。只是想想,不切实际,也只会徒劳无功。我们追求目标,也要脚踏实地。
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个经过仔细包装的礼物。只要我们愿意面对它有时候有点儿丑恶的包装,带着耐心和勇气一点儿一点儿地拆开包装的话,我们会惊喜地看到里面深藏的礼物。
不要被眼前的小挫折吓唬,这只是丑恶的包装而已,不畏惧,勇敢的打开这包装,你会等到礼物,爱、喜悦、和平。
最后,特别推荐书中关于“怎么吃”比“吃什么”重要的怎么吃攻略,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改善和身体的交流。
怎么吃?
1. 食物的比例:所谓的黄金比例是40%的谷類,40%的水果、蔬菜,20%的蛋白质。
2. 吃饭的时间:早餐一定要吃得多,晚饭一定要早。兩餐进食之间,不可以超过4个小时,才不会耗你的老本(能量)。所以在兩个正餐之间,应该要吃一些点心,补充一下能量。
3. 食物的份量:轻食和少量多餐。每餐食物的份量不要超过你一只手掌能抓满的份量的五倍。七、八分饱就应适可而止。
4. 烹饪方法:生食蔬菜有很多好处,但并不是每个人在每个季节都适合;生食动物(包括鱼)在现代的社会中问题太多,少吃为妙。少油的烹饪法--水煮、蒸是最营养、最好的。
5. 吃的方法:细嚼慢咽可以让唾液和食物充分混合,帮助消化。此外,食物、饮料不要太烫太冷。我们的身体必须消耗极大的能量,才能将喝下的冰饮料温暖至正常体温(摄氏三十六度半),如此一来整体的免疫力自然下降。所以如果常喝冰饮料,建议将饮料退冰半小时或改喝常温白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