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读到过这样一句令人压抑的话:勇者杀死了恶龙,却成为了新的恶龙。
这句话,让我想起了大唐时期的一个宰相——李绅。
一、李绅:苦难中成长起来的宰相
李绅这个名字或许对不少朋友而言并不是很熟悉,但他的作品《悯农》却是家喻户晓,其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堪称千古名句。
李绅出身官宦世家,家中世代为官,他的曾祖父李敬玄,在武则天时期曾官至正一品中书令。
家世虽好,命运却并不偏爱李绅:
在他六岁的时候,父亲李晤便不幸去世了;
守孝三年期满,在他九岁的时候,李绅便跟随母亲卢氏学习儒家文化中的诗书礼乐;
后因家境贫寒(“少苦贫”),李绅便到惠山佛寺、天宫寺求学寄宿,来为母亲分担生活的压力。
……
过惯了苦日子的人,才知道生活的不易,这样的人往往只要能够看见一点成功的希望,便会奋发图强,迸发出无限的激情。
李绅求学的时候,不分昼夜刻苦读书,以至于到了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在看书的程度:曳娄一缝掖,出处劳昏早。醒醉迷啜哺,衣裳辨颠倒。(李绅《忆东郭居》)
庙里的老僧眼见少年如此好学,大受感动,便请他到僧舍和僧侣们一起学习,平日里生活上对李绅照顾有加。
李绅二十岁的时候,辞别恩人大光禅师,开始外出游览,踏上了一边观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一边结交名士,为前程做铺垫的生活。
临行前,“大师伫于溪侧而笑 , 戏村如儿童焉 ……余是年西迈 , 辞大师于法筵”。(李绅《墨诏持经大德神异碑铭 》)
二、李绅:年轻时的他,立志做一个正直、清白的人
走出寺庙之后,李绅才发现脱离了大人的庇佑后,人生这条路上处处都是艰辛。
他所处的时代,大唐早已不复开元盛世的荣光,历经安史之乱后,大唐藩镇割据、宦官弄权、权臣结党对立的局面愈发严重,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李绅目睹了农民生活的艰辛,年轻时候的他想不通为何“四海无闲田”,还会出现“农夫犹饿死”的事情。
贞元十五年,二十七岁的李绅将自己所见所闻,写成《古风二首》(我们常叫做《悯农二首》),呈递给当时的名士吕温看。
吕温接过李绅的诗作后,第一眼便被打动了: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悯农二首》”
译文:春天种下一粒种子,秋天便可收获数万粒粮食。四海之内的田都有农夫耕种,可却依然出现了农夫饿死的情况。
炎炎夏日,正午的太阳最毒辣时,农夫们还要拿着锄头,在田间认真工作,他们的汗水浸润了土地。有谁知道这盘中的食物,粒粒都得来不易呢?
李绅写这两首诗的时候,唐德宗为了充实国库,刚推行依靠土地财产、田产多寡来征收赋税的“两税法”,这条政策本意是减轻穷人负担,多从商业上获得税收。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地方的权贵操纵财产统计情况,把自己富田写成贫田,农民的贫田写成富田,等同于让农民代他们交纳了多余的赋税。
这样一来,百姓的生活压力不减反增,还出现了李绅所说的饿死现象。
年轻的李绅十分愤怒,他用无闲田和民饿死做对比,质问权贵“谁知”,自己所吃的粮食正是被他们欺负的百姓所种植的。
李绅诗文中那种文字独有的张力带给吕温的是深深的震撼,他感慨道:“吾观李二十秀才之文 , 斯人必为卿相 。”(《云溪友议 》 卷一 )
李绅才华洋溢,但他的思想在当时的人看来,过于超前了,他一连考了三次才中了进士。
考中进士后,李绅的第一份工作是浙西观察、盐铁转运使李锜的秘书。
李锜这个人是皇室子弟,他对于地位低于自己的人骄横无礼,对于权贵却百般巴结,这使得他官运很好,口碑却很差。
也不知是吃了什么补胆,李锜竟然产生了谋反的想法,他让手下将士吃掉了朝廷派来督促他进京的大臣,并让李绅替他写造反公告。
听到自己的老板让自己写造反公告后,李绅握笔的手直颤抖,他一动笔又马上涂抹掉,废掉几张纸后,李锜质问他:“何敢尔,不惮死邪?”
李绅回答道:“出生以来还没见过战争,今天得见是我的幸运。”
李锜听到李绅的话后,气急败坏,拿出刀便架到了李绅脖子上:“你写还是不写!”
李绅不为所动。
正当李锜想要杀死李绅的时候,一旁的谋士拉住他,劝道:“看李绅这样子,目前也写不出东西了,军中有个叫许纵的人,很有能力,咱们可以让他来写。”
于是乎,李锜便将李绅关在大牢中,打算以后处置。
谁也没料到,他气势汹汹的造反行动,仅仅一个月就被平定了,朝廷大军救出李绅后,听闻他的行为很感动,便想呈报给皇帝为他领赏,李绅拒绝了:“我是出于大义才这样做的,并不是为了出名。”
这个时期的李绅志向高远,心系苍生,他告诉自己要端正心态,如琴弦那般正直:“人心莫厌如弦直。”(李绅《初出淝口入淮》)
三、杀死恶龙的勇士,自己变成了恶龙
李绅年轻的时候,曾多次到一个叫李元将的人家中去拜访,当时李绅总是热情的称呼李元将为“叔叔”。
后来,李绅发达之后,李元将有事求到李绅,便自降辈分称“弟”,李绅不搭理他。
李元将再降辈分,把自己降低到侄子的辈分,李绅还是不乐意。
最后,李元将以“孙子”辈自居,李绅才搭理他。
假如说,对李元将的态度傲慢,可能是两人闹翻了,那李绅做过的另外几件事,可就薄情多了。
《云溪友议》:李公羁旅之年,每止于元将之馆,而叔呼焉。荣达之后,元将称弟称侄,皆不悦也;及为孙子,方似相容。又有崔巡官者……
当时有一个姓崔的馆驿巡官,以前和李绅是旧识,听闻李绅发达后,便来拜谒叙叙旧情。
不料,崔巡官才到客店,他的仆人就在集市上和人闹了矛盾,衙役询问仆人来历时,仆人坦言:宣州馆驿崔巡官。
李绅便令人把三人都抓捕起来,本来纠纷这种事,双方和解即可,李绅却判处了极刑。
在看到崔巡官是熟人后,李绅又责问他:“既然是旧识,到了此地为何不来拜访我呢?”
崔巡官忙磕头解释:“适憩旅舍,日已迟晩。相公尊重,非时不敢具陈卑礼,伏希哀怜,获归乡里。”
听了崔巡官的话后,李绅并不满意,当即让人打了崔巡官二十下屁股,崔巡官“貌若死灰,莫敢恸哭”。
李绅的前半辈子太苦,父亲早逝、事业不顺,第一份工作就险些身死,后来又几经贬谪,这一切都让那个意气风华,渴望为民请命的李绅产生了动摇。
为人处世上,李绅变得圆滑起来,他不再指责权贵,反倒是学会了察言观色。
李绅镇守汴州时,有一次他出行,遇到了一个士人见他却不让道,李绅很愤怒,让手下去逮捕士人,士人语气很狂,在供述上讲了这样一番话:
“勤政楼前,尚容缓步;开封桥上,不许徐行。汴州岂大于帝都?尚书未尊于天子。"(《唐语林卷五》)
李绅看到这话,知道自己惹上了宗室子弟,当即便下令放人,哪里还复曾经质问“谁知盘中餐”时的勇气呢?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真相后依旧热爱生活。
李绅曾经立志做一个英雄,令人遗憾的是,他最终被权势所腐化,沦为了年轻时自己最讨厌的那类人。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