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从朋友婚礼地回来,坐动车,两个多小时,等火车,上火车,坐票。
由于边读研边工作的关系,我不仅做着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角色转换,同时奔走于两个城市,这期间的交通工具最多的便是动车,它方便,快捷,省时,最主要还算舒服,也许坐久了动车,偶尔坐一次火车,体会到的是从未有过的亲切与乡情。
火车,有绿皮的,也有不是绿皮的,我坐的是绿皮的,这老旧的外貌,配上较新的座套,缓缓的车速,融入浓浓的乡音,一股遗忘了许久的记忆涌入脑海,以前,没有动车的时候,我出行也是经常坐火车的,那是的火车票几乎都是粉色的软纸,检票的没有自动机器,人工拿着钳子剪一个小口,证明你的车次没有错,你的乘坐权归你。
这也是那时的火车吧,过道依旧很多人,有的拿着小塑料板凳,不至于着凉,车内设置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首先距离很近,且没有动车上的分割把手,同时是两两或三三对坐,中间放着一张公用小桌,你放水果可以,我放湿雨伞可以,他放洗漱用品也可以,人们不似动车上你不言我不语,他们习惯性的你看看我,我瞧瞧你,好像四目对视成为常态,找到对方瞳孔的一瞬间,他们便成为了朋友,打开了话匣子,你一言我一语,再亲切不过,所以后座的一桌在打扑克,左边一桌在陪孩子看视频,斜前方在聊政治,虽然听不清他们的内容,但足以看出他们的爱国热情,因为都是笑着的,有人在卖东西,好像电动牙刷,不贵,可一个大姐讲价失败后也没几个人买,那边两个小孩子熟络起来,聊着玩具,一个抢了另一个的,另一个追上去,满车厢跑,其他人投以温柔的目光,伴随着姨母笑,整个车厢的氛围就像是一个村落,你和我素不相识,却又不抵触,不陌生,正在写这篇日志的过程中,来了一个大哥,他卖盒饭的,说晚餐最后一次供应,饭菜不要钱,筷子五块,大家都笑了,有人说不买筷子可不可以,大哥一笑而过,像风一样自由,最后这位大哥的幽默赢得了大家的胃口,“人多吃饭香啊”,一位大姐和邻座的阿姨一人买了一盒,边吃边聊,“大姐:这个豆芽不好吃” “阿姨:嗯,早知道咱俩买干豆腐那盒好了”,又引来邻座的一阵哄笑。
我爱坐火车,在这不紧不慢的节奏里,我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最原始的情感,没有抵触,没有距离,没有阶级地位,没有眉高眼低,一路只有我,只有你,只有这段时光我们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