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个人想去一座城,因为一座城铭记一个人!
01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这是成都2张独特的文化名片,而对于都江堰为什么用一个“拜”字,相信凡是到过那里的朋友都会被它巧夺天工而又顺应自然的设计而折服,心甘情愿的拜倒在它的建造者像下。
02
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公元前250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它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据统计,现在都江堰还在为8个市42个县的3000多万人提供生活生产用水,灌溉面积超过1000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被誉为独奇千古的镇川之宝。
03
关于都江堰详细的建设布局,如何利用天人合一的理念防洪治水,引流灌溉,书上网上已经有太多的介绍,而我想讲的是在如此伟大、智慧、实用的一个历史级水利工程背后,它的建造者身上有什么故事?他是因何机缘来到这里?又是怎样创造出都江堰?以至于在延绵不断的两千年里,人们为其建“二王庙”、塑石像、尊为“川主”,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从未停止对他的祭祀、怀念。
04
李冰,据考证为战国末年魏国(今山西运城)人,生卒年约为公元前302年-前235年,公元前277年,李冰被秦昭王任命为蜀守,一路艰险来到成都平原。那么他一个北方人为什么要从富庶的中原,来到当时尚属荒蛮之地的蜀地呢?担任蜀守以后为什么不好好发展当地的经济而要花大力气修建水利工程呢?
05
翻开尘封的历史,你会发现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历史上很多事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因果关系。其实修建都江堰,于当时定都咸阳的秦国而言,绝不单单是一个简单的水利工程,在当时的战略大背景下,它更是秦国攻灭六国过程中的一个重大战略决定。
当时秦国的重臣司马错提出“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因为一旦占领蜀国,便可从岷江上游出发,沿长江顺江而下东攻南楚,秦国忠实的执行这一战略思想,于公元前316年出兵攻占了古蜀国。
06
待局面稳定后,秦国便派遣了李冰到成都管理蜀地,意图将当时尚不是“天府之国”的成都建成秦国攻伐吴国乃至统一天下的战略基地,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资和兵员。然而当李冰到任以后,却亲眼看到当地水患严重,发源于成都平原北部的岷江水流湍急,进入成都平原后往往冲破堤岸泛滥成灾,而从上游挟带的大量泥沙也淤积在这里,导致河床不断抬高,进而加剧水患,城西的玉垒山阻碍江水东流,每年夏秋洪水来临又造成东旱西涝。于是,不论是出于秦国的战略目的,还是李冰本人的为民之心,自此便开始了他长达一生的治水大业。
07
水运关乎国运民命,而李冰修建的都江堰也确实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四川百姓感其恩德,汉代就在凿刻石像纪念他。从五代开始,历朝历代均敕封其为王。都江堰岸边的二王庙,也就由此而来。广大灌区人民每年清明节和6月24日,都要到二王庙和伏龙观祭祀他。正所谓“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李冰虽已故去2000多年,但其修筑的都江堰发挥的作用以及展示出的仁慈精神与科学态度,仍值得我们后来人仰慕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