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对我来说,成为一名导演,今生恐怕难以实现了。不过通过阅读这本《导演课》,对如何去欣赏电影,评价电影还是有帮助的。
一般而言,对电影的评价往往是一种来自观众直觉上的感受——如果不是写学术论文的话。而这本书里面介绍的一些创作方面的规则,则是有助于受众从创作的角度去理解影片。
二
本书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关于剧本方面的内容,后一方面则是讲述了摄影剪辑方面的基本技巧。作为一个普通的观众,对于影片关注最多的还是电影的剧情,在绝大多数的时候,看电影实际上就是看故事。故事讲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了对影片的评价。
但是在实际上,绝大多数的剧本都是以一种结构式的框架所体现的。其中在情节主题与人物三个要素中,最不重要的反而是情节。(p44)这种观点是非常反直觉的。在看完电影之后,大家针对剧本中的要素,说的都是其中情节的优劣高下。但实际上书中却强调
需要塑造生动的人物,处理引发共鸣、富有意义的主题……情节却是一种需要技巧的工作。
仔细想想,当回忆起经典的电影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其中那些不朽的银幕形象,然后才是那些脍炙人口的情节片段。依靠深具特色的人物能够成就一系列的电影——比如漫威——而不管怎么精致的剧情,似乎看过第二次也就变得乏味。这个论点确实可以提醒我,再评价电影剧情的时候,如何分得清主次拎得清轻重。
三
书的第二部分,则是关于摄影技术上的讲解,包括摄影、剪辑、场景调度等方面。有的内容极为浅显,比如强调拍摄对话的时候不要越轴;而有的则极为深刻,比如如何创作观影与内容在时间上的冲突。
单纯坐在银幕面前,对于导演使用的种种技巧,只会有一种简单的基于直觉上的感受:舒服或者不舒服。而从理论上知道这种创作手法之后,在观看一些质量低劣的影片的时候,就会知道问题是出在了哪些地方,而更进一步的,就可以在脑海中脑补一下本应如此的的拍摄方案。
再深入下去,对于电影语法的讲解,已经涉及了入门级别的电影符号学的知识。银幕上的画面效果通过导演选择的技术手段实现,影片的意指所象征的含义实际上就是导演的创作意图——一种意指。这种电影语言最让观众熟悉的,就是各种营造气氛的音乐们。每当它们响起,观众们就知道自己是该哭还是该害怕了。而熟悉了导演在镜头设计上的各种技巧,在视觉上,也知道该注意哪些内容了。
四
无论是不是有志于成为导演,这本书都能够很好的帮助读者了解电影、理解电影,提高读者观影的鉴赏能力,让读者成为更好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