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朋友圈被大家的18岁照片刷屏了。
有人说,这是最后一批90后在集体度过18岁生日,从此以后,世界都是00后的。
人生百态,世事无常,遥想当年,90后还是社会眼中一群永远长不大的小屁孩,如今大多成家立业,家里还有一两个会打酱油的小孩。
曾几何时,90后是一代人身上厚重的标签,如今这块标签的厚度在不断弱化,就像当年的80后,在面对喋喋不休的质疑和嘲讽后,终将融入这个社会,撑起这个社会。
一觉睡醒起来就是2018年了,突然感到时间快的有些不真实。
回想昨晚陪我打牌的90后狐朋狗友,盯着手机日历里的1月1日,突然我想写点什么。
2
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告别少年时代很多年了。
那时候年少不知愁滋味,一群臭味相投的人在一起,就可以没心没肺地过好一整天。
男人在爱上一个女孩之前,快乐总是如此简单。
比如打一整天的篮球。
下河搬石头抓螃蟹。
上一天的网。
或者什么都不做,就吹一天的牛,谈论未来遥不可及的梦。
3
小学的时候我打乒乓还不错,那时候的目标是成为班花眼中的乒乓王子。
升入初中,虽然班花换了人,但我依然不忘初心,继续苦练球技。
可惜好久不长,就在我的球技已经突飞猛进的时候,我突然发现班上的年轻人都跑去打篮球了。
班花喜欢看篮球。
这还得了,我当天就把陪伴了几年的乒乓球拍锁在了柜子里,为了祭奠我死去的乒乓球梦,我还故作伤感的惋惜了几秒,然后就抱着新买的篮球朝球场跑去。
结果我就彻底爱上了篮球。
也结识了一群狼心狗肺的兄弟。
4
作为一名少先队员,平时在认真听课之余,就是逃课出去看NBA。
不过逃课也讲究技巧,比如有好几次跟风陪朋友逃课看比赛,结果电视一打开,靠,这他妈是CBA。
过去的事多少都变得模糊,不过生命中最不后悔的逃课是在2004年。
那是火箭vs马刺的一场常规比赛。
当我在电视里看到那个天赋异禀的1号不断出手,不断命中,最终在1.7秒命中三分,杀死比赛!
我彻底沸腾了,感动的有些热泪盈眶。
虽然我并不是一个火箭球迷,可是我却永远记住了那个穿1号的男人。
35秒13分的绝唱。
那是属于麦迪的青春。
也是我的青春。
5
长大了依然喜欢打球,可是却很少看球了。
曾经每一场比赛都可以看得津津有味,现在却连看比赛集锦的冲动都没有。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时间成为了很昂贵的东西。
连作为持有者的我都觉得浪费不起。
不看球了,那就把多出来的时间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吧。
我这样安慰自己。
可是很遗憾地是,当我努力回忆自己这些年做过的事时,我才难过地发现可以拿出手的屈指可数。
可以说没有。
6
不知道该做什么,不知道能做什么。
这是一个90后的彷徨。
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做,觉得自己什么都可以做好。
这是一个90后的幻想。
曾经我一度处于第二阶段,年轻气盛,意气风发,做任何事都雷厉风行,恨不得一天拆成两天用,浑身上下使不完的鸡血。
可是尝试了很多我才发现,自己好像又回到了第一阶段。
原来我并不是什么都能做好,我也不是意志很坚定的那种人。闲暇之余,我时常都会感到迷茫和困惑,甚至有时候会有一些心灰意冷。
这不是我想看到的我。
却又是最真实的我。
7
中国市场中,基本关于青春题材的电影都深受大家喜爱。比如当年很火的《那些年》、《致青春》、《匆匆那年》。
我们喜欢看,其实并不是因为我们在电影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而是我们在青春中留下的遗憾和不完美,在电影中都得到了完美的呈现。
很多时候我都在想,如果再过些年,当有一位90后导演拍我们这个年代的青春,他会怎样呈现呢?
魂斗罗?双截龙?
水浒传卡?小浣熊干脆面?
CS?魔兽争霸?魔兽世界?
还是周杰伦的《JAY》,又或者那张《依然范特西》?
8
还记得刚进大学那会,上一届的学长刚好在卖书,作为一个专业的师兄弟,为了支持他,我当时买了一本覃彪喜的《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这本书非常好,因为厚度适中,我经常拿来作为电脑垫用。
结果大学毕业后,我才悲伤地发现自己竟然还没怎么翻过。
可是后来读了一点我就读不下去了。
我已经毕业这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大学就像一个姑娘,我怎么喜欢难道还需要别人教吗?
这就好比我这些年所有的尝试,即使暂时没有一个好的结果,难道仅仅因为别人的质疑我就全盘否定吗?
不。
不应该这样。
所有90后的心中都还住着一个孩子,你看不见他的幼稚,只因为他把天真隐藏的很好。
生活不允许我们再把喜怒哀乐全写在脸上,却并不代表就要扼杀所有的天真。
时至今日,我依然是那个打了鸡血的90后,我依然会因为突然的灵光乍现就爬起床来写东西,我依然会对一切的未知充满好奇和渴望。
我相信在每一个城市角落里,总有那么多像我一样的90后,他们褪去稚气,隐藏锋芒,在每一个昼夜交替里默默努力,默默承受着青春路上所有的困惑和迷茫。
正如当年的80后一样。
生活就是一场奔跑,快点慢点都无所谓,感觉累的时候就停下来歇歇,可是休息片刻,依然要记得继续赶路。
因为,时间不会等我。
2018,愿每一个出走半生的人,归来仍是少年。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