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圆缺了一个角,它一边寻找那失落的一角一边歌唱。有的角太大,有的角又太小,它飘洋过海,历经风吹雨打,终于找到了与自己最合适的那一角,它们组成完整的圆,但是圆却发现自己再也无法歌唱,所以它轻轻放下已经寻到的一角,又独自上路继续它寻找的征途……
完美是不现实的
纯度为99%的黄金就叫“足金”,100%的纯金并不存在。原因一是在于提炼技术上,二是由于黄金饰品或金条在加工的过程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也正是这个道理,金子没有十足之赤,世界上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追求十全十美的观念是不现实的。
有缺憾或胜于完美
目标是我们行动的动力,但是当我们达到目标后我们可能就会停步不前,可能就不会再奋发向前,可能就会停下来骄傲自满…….
除非有了新的目标,从而才会产生新的行动。
可能也是大部分成功人士给自己定人生目标,目标总是那么大,要不断奔跑才有可能实现的原因。
缺憾让世界变得无限可能
在法国卢浮宫里面,有三件价值连城的传世之宝,其中一件就是《断臂维纳斯》,它是古希腊雕刻家阿历山德罗斯于公元前150年左右创作的大理石雕塑。据说,后来人们可以把断臂维纳斯的双手恢复成原来的样子,但却没有这么做,因为断臂的美,使得人们真正意义上地意识到了这个艺术品的巧夺天工。
也因为断臂的残缺,让观众产生无穷无尽的想象,也让维纳斯有着无数秀美的双臂,留下想象的空间。看似完美无缺的事物,限制了我们的想象空间,也易让我们产生固化思维。
慢下来,感受周边的一草一木
就如漫画中那个圆,
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角后它越滚越快,
快得停不下来, 不能跟小虫说说话。
也不能闻闻花香
快得蝴蝶不能在它身上落脚。
也不能唱歌了
不能感受周边的人、物、景
……
也如我们在高速公路上行走,我们飞速向前,不能看到周边的风景
也容易错过一些路口,让我们发现错过时要调头,成本可能就会非常大。
接受本我,回归自我
在心理动力论中,本我、自我与超我是精神的三大部分。
本我是在潜意识形态下的思想,只遵循享乐原则。
自我是指个人有意识的部分,它遵循现实原则,以合理的方式来满足本我的要求。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管制者,由完美原则支配,遵循道德原则。
超我一是抑制本我的冲动,二是对自我进行监控,三是追求完善的境界。过分的超我主控我们时,我们一直活在道德中,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当你看到喜欢的女生或男生,想过去搭讪,超我会认为这是不道德的行为。
本我不是龌龊的、不是羞耻的、不是无耻的……本我是人格结构的生物成分,是满足个人需要的正常需求。就像婴儿看到想要的东西,就会去拿,不管这个东西是不是自己家的。遵循享乐的原则,并没有错,我们工作除了追求生活物质条件,也是追求社会他人的认可,以被他人尊重和自我实现,而这一根本的感觉是愉悦感。
只是当我们一味放纵本我的赤裸裸的实现,是不可能的。就如当我们看到喜欢的男生或女生,本我就是想占有、产生性行为,不论是法律层面还是道德层面都是不可能的。而这时,就需要强大的自我,来调节,如果合理化的满足本我需求,即能满足自己真实的需求,又符合社会的要求。我想这就是生活的追求,既能满足本我的需求,又能被社会所接受。
就如漫画中圆,不需要过分的完美,不需要过分的超我限制,在前方的道路中追求失落的一角。
告诉孩子不怕有缺憾
丽红今年11岁,活泼可爱聪明好动。她有一个习惯,任何事情都要做到是最好:考试不是100就是失败;参加跑步竞赛,不拿第一绝不罢休;参加演讲比赛,一定要拿第一……
丽红给自己高标准的定位与要求固然是好,但在现实中是不太可能的,你可能在小学成绩小班里排第一,当你在年级里排名也有可能是第一,但在全镇小学排名、全市小学排名、全省小学、全国小学排名呢?
高标准要求下的孩子,一旦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容易自暴自弃,也可能产生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
父母逐渐让孩子理解 “完美”与“缺憾”之间的关系,让孩子亲身去感受和体会,也告诉孩子爱他/她的全部,包括他/她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