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事儿多,但是不能忘了读书笔记啊!没有太多时间整理,但是这本书挺好的,就先和分享一些书中的摘要吧。
《少有人走的路》,一本颇有名气的书,适合慢慢读的书,很耐读,对心理学有兴趣的,或走在自我成长路上的可以好好读一读。也是一本经典之作,最早居然1978年就出版了。
关于自律
一、问题和痛苦
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缺少了这一环,你不可能解决任何麻烦和困难。局部的自律只能解决局部的问题,完整的自律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问题能启发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遗憾的是,我们总是规避问题,而不是与问题正面搏击;我们只想远离问题,却不想经受解决问题带来的痛苦。
我想,恰恰是我们这种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才早就了我们真正的痛苦,也出现了许多心理疾病。
我们常说,不经历风雨怎见彩虹?可是这话说在你风平浪静的生活阶段,很轻松,很有道理。但是,如果你正在经历一些风雨,那就很难说出这样的话了,大概只想一砖头拍过去。而有意思的是,当你真的走过了这段艰难,看似痛苦的阶段,过了一些年头,回过头去看,却又觉得那时的风雨真的是很珍贵的礼物。也只有了这些起起伏伏的经历,才让回忆那么丰满,人生那么精彩。
所以,第一步是从接纳开始,认识到一切终将成为过去,关键是我们要以怎样的态度对待。我们的外在与我们的内在,存在着某种微妙的呼应。不要否认感受,不要否认痛苦,就是体验它,经验它,而后穿越它。
正确的做法是:我们要让我们自己,也要让我们的孩子认识到,人生的问题和痛苦具有非凡的价值。勇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困难,才能够使心灵变得健康。
所谓自律,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当然,说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从不自律到自律,这是一个需要耐心的过程。因为这个过程本来应该是在我们上学开始慢慢要去学习完成的,但是往往多数人没有完成,而一直在他律的状态下长大,不懂得何为自律,为什么而自律。但事实上,从他律到自律,这是一个我们和周围环境和谐相处的转变过程,当我们开始自律,也就开始懂得平衡自我和周围环境。自律不是为了给自己增加束缚,而是为了相对的自由,让自己在一个环境中舒适的存在。而这和其他人无关,哪怕只是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也依然自律。
那什么是自由?其实我们内心都渴望自由,但是生活在群体中,我们就必然要放弃一部分自由。而后,升华到一种更为成熟的自由,也才是真正的自由。其实,我们的自由体现在我们自己的选择上,看待自己的力量上。本质是,任何时候,我们都有选择的力量和机会,当我们觉得别无选择时,是因为内心深处的一些害怕和恐惧。
所以,作者说,“作为成年人,整个一生都充满了选择和决定的机会。他们接受这一事实,就会变成自由的人;无法接受这种事实,永远都会感到自己是个牺牲品。”
二、推迟满足感
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惟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其实前些年有个词很相近,叫“延迟满足”。但是好像多数是误解或曲解了。
每个人都可以有这种能力,推迟满足感。但是这不是刻意训练而来的,其实是到了一个年龄自然会慢慢呈现的能力。可是我们都不小心破坏力孩子的这种能力,因为我们给孩子注入了太多恐惧和匮乏。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该被好好满足的年龄,家长因为自己内在的恐惧和匮乏,而各种限制孩子,还美其名曰不能养成坏习惯,会被惯坏的等等。可是,孩子是有一个自然发展过程的,太早或太迟的介入,就造成了溺爱或放纵。而这个时机真的要考验你们的关系,你和孩子的那种心连心的感觉才会告诉你。
根据教育工作者的经验,不少青春期的少年,却缺少这种健康的常态。“先享受,后付费”成为他们的座右铭。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其中的原因,医学界尚无定论,大部分迹象表明,在这方面,家庭教育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三、父母的影响
父母本身难以自律,就不可能成为孩子的榜样。
父母的爱心至关重要。爱,关乎心灵的健康成长。
让孩子学会自律,需要时间。遗憾的是,即便孩子明显需要纪律训练的时候,父母可能照样无知无觉,甚至不管不顾。最后,到了危机时刻,孩子的错误导致我们恼怒,我们就会把满腔怒气发泄出来。
但是,我们这一代及之前的父母,极少有懂得这个的。因为我们自己都未曾得到过,我们只是无意识中延续了自己的父母的模式。要打破模式,就要不断的把潜意识里未曾一事到的东西去主动认知懂啊,让它浮现到意识层面。然后慢慢的疗愈,去完整,去释放,去超越。过程也许有些难,但一切从你意识到,有觉知而开始展开。
去花时间了解孩子,不是了解他的行为表现,而是真的能走进他的心灵。而后获得孩子的信任,这样才有机会影响到孩子的发展方向。而孩子的言行举止不是说不管,而是会成为你观察的点,一个切入点,指路标,告诉我们是否需要调整,这个调整永远是从我们自己开始,反思自己。如果孩子小,一定不要吝啬你的亲吻、拥抱、爱抚,爱是一切的基础和答案所在。
“我是个有价值的人”,有了这样宝贵的认知,便构成了健全心理的基本前提,也是自律的根基。它直接来源于父母的爱。
自尊自爱的感觉,是自律的基础。
孩子的力量源泉最初是从父母这里获得,从父母对自己的爱里获得。我们对自我很多的认知都是从很小的时候和父母的互动中获得,然后伴随我们长大,甚至一生。
是啊,影响深远,所以原生家庭也成了热词。但是,不能成为借口!也就是,当我们成年后,就要懂得开始为自己负责,不能总把责任归于原生家庭什么的。不管有何种影响,都有办法超越。
所以,自律,推迟满足感,自尊自爱等等,这些心灵的财富,都需要父母以身作则,表里如一。所以从我们自己开始 ,斩断从自己父母那继承的模式,为自己负责,以身作则,迅速成长,这才是教育孩子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