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了,你的孩子就对了
1
一个爸爸的痛
一个爸爸咨询,同样是孩子,为什么我的儿子就这么差:小学一年级,整天就喜欢做手工,折纸、剪纸,忙个不停。这个爸爸非常生气,他说,自己从小就学习不好,特别希望儿子能好好学习,把心思用到正地方。没想到,儿子小小年纪就不用功,净弄些没用的(做手工),像个小姑娘似的,一看就没出息。为此,他没收手工纸,还打过儿子,但每次刚打完,儿子还听话,过几天,儿子又偷偷摸摸做起手工,这个爸爸很痛苦,问我怎么办。
我无语。
想起了那则故事。
2
一则故事
美国有一位牧师,礼拜天临近了,但还没有想好演讲的主题。这天他正苦思冥想,6岁的儿子彼得在周围跳来跳去,让他完全不能集中精神思考。牧师灵机一动,随手从书架上取下一本画册,翻到其中一页——那是一张世界地图。牧师把世界地图撕下来,撕成碎片,对儿子说:“彼得,如果你把这张地图拼出来。我给你一块钱。”儿子捧着一把碎屑出去了。牧师心想,这下他可以安心来思考了。可没想到,不一会儿。儿子就跑进书房,喊道:“爸爸,我把世界地图拼出来了。”看着儿子拼得整整齐齐的世界地图,牧师暗自惊讶,儿子对世界地理可是一无所知呀!这时儿子道出了秘密:他把世界地图的背面翻过来给爸爸看——原来,那是一张人头像,他把人头像拼出来了,世界地图也就拼出来了。于是儿子得意地说:“你看,人对了,世界就对了。”听到这话,牧师无限感慨:是啊,人对了,世界就对了。孩子谢谢你,我明天的演讲主题有了,“你对了,世界就对了”。
3
世界的好坏在于自己
好多时候,我们慨叹境遇不顺,艳羡别人,却忘了,世界的好坏,全在乎自己。
心理学有个非常重要的ABC理论,不是事情让我们产生情绪困扰,而是由于我们的不合理信念。真想对阿方说,世界什么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怎么看,怎么做。积极的认知,让你面对磨难依然可以幸福快乐。反之,则万劫不复,痛不欲生。
你对了,你的世界真的就对了。
那么,问题来了,怎样做,才算对?
4
若无相欠,怎会相见!
释迦牟尼有句话:“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他一定会教会你一些什么”。
所以,相信吧,无论我们到哪里,经历什么,遇见谁,都是我们应该到的地方,应该经历的事,应该遇见的人。
对面来的,都是命里有的。
再逆的境,再烂的事,再渣的人,来到我们身边,只有一个目的:教我们成长——这样想来,是不好些?
既然人事物带着那么美好的目的而来,我们还有必要愤怒、抱怨、痛苦吗?唯有接纳,才会成长,唯有接纳,才会坦然——情绪平和,不再愤怒,不再抱怨,不再痛苦,静下心来,问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发生这些是要教会我什么?”“静能生慧”,唯有接纳,才会产生智慧,才能直面问题,不逃避,不躲闪。
5
我是一切的根源
吸引力法则说,你是什么人,就会遇见什么人(事、物)。
换句话说,逆境、烂事、渣人之所以被我们遇到,是因为我们还不够好,我们吸引这些,这些都是因我们而来,由我们而起,我才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就像阿方,不会做事,老换工作也解决不了问题,不懂经营爱情,换男友也不是办法;而小青之所以一切顺风顺水,那是因为她配得上诸多的好。
只有意识到自己才是一切的出发点和执行者,事情才有转机的可能。而当我们抱着“我是一切的根源”的信念时,就会生出更多的谦卑、更多的理解、更多的慈悲,身边的一切也随之改变。
6
“ta应该”变成“我应该”
既然明白了“我是一切的根源”,就要调整眼光,改变心态:“他怎么能这样对待我”不妨思考“他为什么会这样对待我”;“他应该好好说话,我就不会生气了”不妨调整为“他无论怎么说,我应该对自己的情绪负责,不乱发脾气。
"横看成岭侧成峰",换个角度,就会看到另一番情景。转变就在一念之间,最简单的方法是,把“ta应该“转成”我应该“,不要求别人,只要求自己:”儿子应该好好学习“转成”我应该努力成长,做孩子的榜样,他才能好好学习“;”约会时他应该早些到“转成”他很忙,为了节省时间,我应该早些到去点菜“;”老板应该加薪“转成”我应该长本事,老板不加薪都不成“…….。
怎么样?这样转换是不是烟消云散,豁然开朗?”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如果不让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
所以呢,提升自我,扩大格局,驾驭情绪,直面担当,你对了,你的世界就对了!
【版权说明】文章为原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