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日里潮湿的空气,湿润的大地,处处湿漉漉的,只好躲在屋里观古今,读纸书。
但,一时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惹得心也开始潮湿,无法安静地思思想想,便撑着心中的小伞去读读这从古至今的雨。
这雨不似打破戴望舒心中丁香般的姑娘,不是余光中笔下听的出神听的感情的冷雨,不是王安石眼中浸泡在淫雨霏霏的岳阳楼的古韵。是穿越了时光却一成不变的雨,是连古串今的字符。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假如说没有蒋捷《虞美人 听雨》就没有现在余光中那篇优美典雅的《听听那冷雨》,身为少年,听雨阁楼上,红润的烛光照亮塌下罗帐,何等的惬意潇洒,不分昼夜的饱读圣贤书,一心只求功名成。壮年听雨,漂泊江湖,与友人闲叙佳话,却不知江边阴雨,断了归期,念了家人。当长发银丝,两鬓斑斑,亲信已不再,感叹悲欢离合,即使无数个白昼也难,道尽这情愁。作者满心人情世故,谁又说不问国民百姓,战火纷纷,生灵涂炭,何时了了这战乱,了了这君王。
美国诗人玛丽·奥利弗创作的现代诗歌《雨》,作者仿佛或作一颗雨滴,享受从空中偏偏落下,落在草树上,落在地上,落在海里,消失在梦中,待到雨停之后还可以观测雨的影子,站在树下,感受她的温柔,作者像有一种魔力,可以用身体感受大自然的一草一物,这雨仿佛是她自己,又仿佛是她的字迹,一场漫长而精彩的旅行,一篇与思维的交流,一篇对雨的坦白。
他们有他们心中的雨,我们不是一个感知力很强的的诗人,我们生活普普通通,雨天更多的是陪她走在湿润的街道上,看着路上来来往往的汽车,享受着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安逸与机遇。这些仿佛让我们离自然或者心中的雨远了许多,感知生命的灵感也在渐渐消淡;假如有一天你遇见了身这样的人,请好好珍惜他,他是我们生活中的苦尽甘来。就像下面的文一样,洁白却有内涵。
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的云情雨意,宛然其中。什么是雨。雨是从惊蛰到清明,在零落的坟上冷冷演奏的挽歌,雨是一颗颗击打在千万万瓦片上的灵魂,唱出的思念在窗外呼唤谁?是停留在杏花,江南上的韵律,是安慰沉沦大地的孩童。可如今,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渭城剑雨起轻尘也都已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