怅然若失,细细想来,本一无所有,失何物?而又得何物?迷之此,而后如拨云见日,清澈洞明。
何谓得?而何谓失?得者,以物补己之短。失者,以己之长,补他人之短,而不论其方法。
笔至此,已觉余之见识短浅,望读之人只消娱乐,勿以此文行事。
得法有千万种,失法亦有千万种。患得也好,患失也罢,皆非智。然而,又何为智?智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智者,得失之间,游刃有余。
余之学识鄙陋,所读之文,论得与失之道者,盖孟子之《鱼我所欲也》。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生与义不可得兼,舍得,得者必失,失者必得。
孟子文,虽论取舍,而现得失之道,后生之辈,五体投地。诚然,古人诚不欺我。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一个“利”字,即为天下人之所求。而天下得利失信,得利失心,得利失其所有者,不计其数。
余之所感,私为万恶之源。世间之恶,无论大小,无论目的,皆出自私欲。一己之私欲,驱其行事,其之祸,不可估量。
余之学识非渊,故不敢深入探讨。而又得何物?名可得,利可得,心亦可得。失何物?非物可失,情可失,心亦可失。
得者,若无心,得天下又何妨?失者,若固本,失何物为失?怅然得失之间,无得,便失。
人言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余觉,得失似阴阳之二极,有得便有失,无失便无得。得失之道,思之深,觉知乐趣无穷。
既得失如阴阳之二极,若得之愈多,失之可愈多?余不敢言。望读者与余交流。
虑之深,而文不可达余之意。行笔简陋,其中思想无以表余之全部之思考。望读者谅解。
深思非深究,望读者论及得失之道,切不可深究,患得患失,终毁所行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