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岁月男人的河…… —— 评简友一缕阳光《静静的蛟流河》©

在简书,遇到不一样的你……

这是一篇对简书作者原创文章的赏析。我希望,我的理解不会离作者的写作初衷太远。但我相信,每一个读者,都有理解的角度,即使是不够全面和准确的,都值得肯定。而最重要的,是我们用一种怎样的态度去看别人的作品。这篇评赏我没有投任何专题(我不知道这样的评析文章适合怎样的投稿),谢谢【首页投稿】的额外抬爱收录和鼓励推荐,也感谢其他一些资深专题的厚待。我想,简书值得用更宽泛的官方专题去接纳对简书普通作者作品的评价。因为,“高手在民间”,真的不应该只是一种“传说”……


原文链接 ☞:《静静的蛟流河》©

《静静的蛟流河》——作者: 一缕阳光yg

男人的河

很冷静地看完了这篇乡土题材的小说,不知道为啥,我总跟“乡土”文学不经意地搭上边。其实,我对农村一点也不熟悉,所有对农村的感知几乎都是最早来自于《红旗谱》、《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那些厚厚的文学“名著”。当然,我最喜欢看的中国现代农村题材电影,是吴天明导演拍的《老井》(张艺谋,梁玉瑾,吕丽萍主演,我看了少说估计也有几十遍了),从中,我大概知道了中国现阶段的农村和农民大约是一种什么样子和状态。所以,在简书上众多的“乡土”故事中,我会对“文学”性一些的“乡土”作品更感兴趣。我喜欢有描写的生活,我喜欢有节奏的对话,我喜欢有修辞的文法,而我更喜欢笔调冷静的内心阐释……《静静的蛟流河》就是这样的一种文字。

我只看了一次,但仅就一次,便已经足够让我记住了文中那不多的几个人物,记住了大致的故事,记住了开头是怎么回事,结尾又是怎么样的收笔。冯三儿,大桂,孩子们,是这个故事中的“我们”。“我们”都在展示着一种“精神”,虽然没有高知家族《我们仨》那种阳春白雪般的“高贵”,但却不乏充满现实力度的“丰满”。这种人与环境深刻的内在思想联系和生存追求指引下的行为选择,是现实生活中值得人们客观冷静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最终把握自尊的重要价值参照。虽然是农村题材,但在思想性和文字表现力的结合上,《静静的蛟流河》堪称同类中的表表者。

小说的开头,非常唯美:“太阳照在山坡上,阳光被风吹成了淡黄,懒懒的如同一个庸妇。”第一句就有一种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文艺调子。不同于一般的乡土故事开篇就这个村那个店的进门上床,吹灯关窗。而是用写景展开情节,非常有叙述的“耐心”。这样的写法,可能容易丢失快读的读者,但作为一种偏于文学表现的文字,这还是十分必要的铺垫。而这样的“前戏”,往往对后续有着十分重要的文字关照,是一种有构思的写作,看得出作者经验娴熟。

“风抖落了露水,枯黄的草软软的,有些没来的及盛放的花朵,卷曲或伸展着花瓣。凋落的花只剩一个干枯的花托,在风里晃着,摇飞四散的种子。”这只是单纯的写景吗?描写得那么细致,纤毫毕现的“生死”之于草木荣枯之间,必定是有某种别意的关联。于是,“镜头”一闪,远处,我看到一个长镜头:“隔着闪闪发光的蛟流河,山坡上一座新坟,坟上的纸被风撕扯着,抖动着如同阳光的黄色。”文字可以传递很多看似没有联系的东西,但只要用“联系”的视角去发现,其实,所有的外在都是内在的一种释放。随后,“长镜头”慢慢转为苍凉的“空镜头”:忧伤的河水啊,你可听到风的哭泣?土奶子上瑟缩的冥纸,似在嘲讽着老祖宗传下来的“坟头有纸,膝下有子”的念想…… 

阳光依旧灿烂,河流依旧流淌,只是动与静的对照,显得更加的苍然…… 有没有“画外音”,此刻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是冯三儿的坟,冯三儿死了。”

女人的河

严格来说,这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作者用“倒叙”的笔法,用“对比”的方式,阐述了爱情的今生和未来的“联系”,抒发了对爱情的透彻了悟,也表达了对生命的敬重和对生存的审视,更从更加广阔的意境中暗示了人生的归结和坚守的意义。写得很细腻,也很温暖,我看的时候是冷静的,但我的内心跟着大桂的心一起经历着爱和回忆在慢慢地揉转着,撕裂着…… 

最后,我们在回忆中微笑着推开窗子,看着远处那静静奔流的蛟流河,眼里被一种温柔所晕染。是泪水吗?不是,经历过刻骨的爱,珍藏了所有爱的“气味”…… 此刻,我们都知道了逝者如水,生长,亦如流水的道理。或者,只有那条河流,记住了我们的爱情,记住了我们的过去,送走了所有的悲凉,却始终流淌着不曾失去的美好。那是属于我们生命的河流,那是一条爱情的河流,不管天荒地老,我们守着土地,守着蛟河,就守住了生命的根……

老来失伴,是一种苦涩,但人生,总要坚强。就像那河边的青草,懂得了岁月荣枯,才更知细水长流……

这是一篇我看到的非常有温度的乡土文字,在文笔上,它是清浅淡慢的,没有太多的华丽辞藻,也没有刻意的情节放大,有的,是一种深沉的情感波动和回流静止,在动静之间,盘活了很多属于生命意义的思考。包括大桂不随子女进城,以及大桂想着“过几天,河水化开了,把冯三的棉衣拆了,来河里洗洗”等等,都是十分感人的深化。一篇乡土故事,能带着鲜活的思想力度透射生命和爱的思考意义,真的是非常的走心和用情,这本身已经超越一般故事的结构,而是在深度和力度上,有了更多引人思考的内涵。

我很欣赏小说的结尾。结尾,既是对生命的礼赞,也是对希望的渴盼。如果我们把人生看做是一条河流,那时光的岁月里,必然有我们脉动的青春和爱情。就像我们的生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像我们的爱情,曾经来过,始终不曾远去…… “这条河没有大桂时就在这里静静地流淌,好像是等着大桂。大桂望着水花,望着河那边山上的坟头,太阳底下汩汩流远的,是身边的蛟流河。”

结尾用了一种呼应的文学写作手法,我觉得这是一种很有高度的概括,首尾呼应,境界拔升。当“镜头”又摇回了开头蛟流河的静谧与苍然,我已然看到了一种重生的希望和坚强,那,是一种走过岁月和爱情的 —— 幸福。


红豆 2018-01-16


:文中双引号内粗黑字体文字引自《静静的蛟流河》】

蛟流河是一条位于吉林省北部洮儿河支流的河流。发源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老头山,流经吉林省洮安县,长102公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0,667评论 5 47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4,361评论 2 37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7,700评论 0 33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027评论 1 27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988评论 5 36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230评论 1 277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705评论 3 39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366评论 0 255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496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405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453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126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725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0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15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514评论 2 34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111评论 2 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