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一段遭遇成长光顾后的销声匿迹,不再在乎一两个赞和那些随意附和的调侃,不在表达任何欢喜悲伤和一点点不知名的愁,曾经活跃的他们,再无动态。今天,我也决定离开,去承受本该属于自己的孤独,让生活归于平静。
从09年我第一条说说至今,混迹空间已有6个年头,发了无数条说说,写了许多心情随笔。我不善于社交,竟也有三百多好友。而我今天,已经离开。
之前加好友,习惯性的先把对方的qq空间翻阅一遍,以这样的方式大致了解一个人,后来才发现,被人理解,实在是太过奢侈,而去理解别人也颇为费时费力。靠混迹朋友圈拉近一群人在现实中的距离不仅不现实,而且愚蠢。
人总有不肯"关上一扇门”的心理,所以很多“好友”加了之后再无交流。就像我们订阅某个公众号之后就会倾向于不肯退订它一样,我们也舍不得将已经加了的好友删掉,心想也许某天有个重要的信息会从那里得到,其实往往什么都没有。
这几年,我更加认识到,不熟悉的同龄人之间的情感,更多成分是嫉妒,你平时发的什么,他们并不会太关心。但当他看到过得不好便不自觉开心,你过得好他都仿佛受到了某种打击。社交网络太假,假得没有多少意义。
我以前啊,简直以为这个世界就是为我而存在的,想发什么就发什么,想向世界表达自己,让世界知道我的想法,我开心了,我不开心了,我做了什么,我忘记做了什么,我吃了什么好吃的,我玩了什么好玩的,我看到什么好看的,所有的所有都想与世界与周围分享。
可是我那时没意识到,当我表达的时候会沉浸在自己的表达上,会忘记了思考。忘记了思考原因,思考这些事的背后,忘记了思考怎么对待,我发现自己有时候会开心,有时候不高兴,都是一时的情绪,表达后,或许心情好了,然后就没有了,如果没有回应,可能又会触动敏感和脆弱的神经细胞。
遇到挫折,才学会成长,我很长一段时间为社交圈子感到困惑。经历长时间的反思,我终于决定离开,离开这个我一度沉迷又多次纠结的地方,大概迷路才是独立的开始。以后,所有的喜怒哀乐都由我一个人承受,孤独也是,尼采说孤独一旦尝试与不合适的人分享,那么这种孤独都不那么深刻了,孤独的人连他们的孤独都是独特的。
我可能天生不善于社交,既不能忍受别人的乏味,也不想因为别人觉得我乏味就刻意把自己弄成有趣的样子。当我选择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时,就少了这两个问题,自己乏味就自己一个人承受,只是可能要耐得住寂寞,别人是否乏味与我何干。
现在,我不担心自己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只担心自己是个没志也没道的人;我不担心别人不了解我,我担心我不值得别人了解。所以现阶段默默的把自己变成一个有志有道值得别人了解的人,比什么都重要。就算最后没人理解,我也能安然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何况早就习得对抗孤独的能力。
再见,朋友圈,QQ空间。
2016.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