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我在看到各种拼单名媛的时候,看到过一位视频主对于她们的分析。
分析不是对于名媛的抨击,而是对于这个群体的特性的分析。
在她们不停的构建自己名媛的生活圈的时候,在他们流转于各种高档场所的时候,不仅仅是为了高档生活的享受,也是在筛选自己的目标群体。
不一定单单为了去满足自己的高档的生活,也可能是为了成为豪门贵人,虽然这个方法有点偏激,受到了更多有见地的人的抨击,但是这的确筛选出了一部分满足的了他们的生活基础的人数。
再有一个神奇的例子,美国教育的分层现象。
在血统不再为王的现在,知识正式成为划分阶级的最大壁垒,而通识教育的设置永远都掌握在上层建筑手上。那么基础教育的普及程度以及对知识深度的给出程度的状态,直接影响了人群的上升渠道。
那么这个为什么会和“筛选目标群体”产生交集呢?
因为你可以清楚的看到,对于人的教育,还有一个巨大的影响因素,周围环境的影响,即人文社会环境。
社会文化以及状态的引导,直接帮助精英阶层进行人员划分,认同知识改变命运,认同规则以及遵守规则的人,才能在狭小的路径上找到合理的上升渠道,同时在将来,和他们一同制定规则,限制自己,同时筛选别人。
实际上,各个不同的环境,以及你面对的多个选择,都将是部分人群的筛选条件,一个组织需要某一类人,帮助他维持自己的阶级,帮助他取得自己的目标,都将有准入原则以及排除标准,即使它不那么明确,但它一定存在。
国内多重学习体制的晋升,不只是告诉大家有一个明确的晋升条件,在本科以前的晋升都是通识教育,不存在筛选能力。之后面对的每次身份转变,都是对你状态的筛选。
就像是小时候完成的各种心理量表,做量表统计的老师,难道不懂自己做的量表有很多人会乱填吗,但是仍然在大面积铺开进行筛查,因为如果在这群乱填的人中间出现一个异常,那么目标就出现了。
而社会的筛选更加的没有标准答案,上层为了找到自己的目标人群,设置了一系列的门槛,但是有的机构甚至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人,只是跟风。而有明确门槛,为自己设定了特定门槛的组织机构,总能更加的有目标,更加的具有晋升潜力。
作为新入场的米粒,如果你要上升,或者是达到自己躺平的目的,有必要仔细思考好,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自己有什么;尤其是,为什么别人需要这项能力以及为了达成目标,你以及你未来的团体将会付出什么努力。
筛选目标群体,不只是说你被筛选,同时也在说,你要准备筛选你即将进入的团体。
或许你觉得你没有筛选的资格,但是你有选择自己在群体中是随波逐流还是固守自我的权力,自我状态永远比外界环境更加容易更改,调整部分标签,设置相关操作某部分人可见就可以了。
有的人说,人活一辈子,都是在做选择题,那么选择题是为了什么?
那都是为了找到自己合适的人,合适的环境,从这个角度上说,筛选目标群体不仅仅是上层建筑所独有的技能,也是每个人对自己的负责,毕竟,你就是你人生的上层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