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语》、《孟子》两书读下来会对孔孟有所改观,孔子也会谈笑、自嘲,颇有性情中人之感,而孟子循循劝导,不失为好老师,也非迂腐之人,那么他们的形象什么时候起了变化?大抵一个人成为图腾之后,就不再是自己了。
另鲁迅从食不厌精推出孔子有胃病,可能性颇大。
2,欧阳修“留取待春深”一事颇多可疑,有人认为是政敌陷害,而我认为很可能是真的。如果拍成电影,可能是类似《洛丽塔》的故事,不过按照洛丽塔的年龄,在古代孩子都有了。
3,郑愁予的诗《错误》虽是现代诗,但颇有古典韵味,以前以为伤感的只是那个等待归人的人,而现在忽然觉得那个过客也让人。是啊,我终究只是你的过客,做不了你的归人,如何不伤心呢?
4,民国以来不乏有才情高、文笔好的作家,而鲁迅,只有一个。
5,关于周氏兄弟失和一事,从事后看来,鲁迅本人是问心无愧的,有人说鲁迅偷看弟媳洗澡,则是无稽之谈,近人颇多诋毁鲁迅,多为哗众取宠之辈。此种套路很是熟悉,先否定一个人的人品,那么他的话就不足信了,小人们自可安枕。然而便是杀人犯,他说出的事实也不可能是假的,否定鲁迅,只是徒劳。
6,变法一事,从来吃力不讨好,王安石变法,志意国强民富,“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不惧阻力推行变革,虽说变法失败,其间王安石本人也有过错,但已胜过欧阳修、司马光之流数倍了。其后宋朝也在再没有锐意进取如安石之人,也没有变法的机会了。
7,任把宋朝士大夫品德说的多高尚,新旧党之争也是党争,一群人说是为国为民,其至多不过是社会的蠹虫,更有迂腐之辈,自以为善,其实首恶。
8,王安石质疑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句,被人说不懂诗,但他的两首《明妃曲》却写出新意,极好。
9,历史人物,以前最恨慈禧,以为近代屈辱史都是因为她,但后来书读多了,知道人们历来有把亡国的锅甩给女人、太监的传统,就改变了固有观念,亡国慈禧是有责任的,但责任却并非全在她。
10,两位药材皇帝,六位帝黄丸李显,十全大补丸弘历。
11,苏东坡有言:“汉武帝无道,无足观者,惟踞厕见卫青,不冠不见汲长孺,为可佳耳。若青奴才,雅宜舐痔,踞厕见之,正其宜也。”这么说,卫青的粉丝肯定是不愿意的,这句话源自汲黯故事,说汉武帝接见汲黯会正装危坐,而接见卫青就很随意,内室上厕所就见了。
这里引出一个问题,你愿意被领导正式接见,还是随意接见呢?
12,《红楼梦》研究类书籍无可观者。
13,《白鹿原》多有模仿《百年孤独》处,白灵很讨厌,还好死的早。
论及子孙教育,白还不如鹿,不知骄傲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