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也经常开会
职场上最不可避免的一件事就是开会,而且级别越高的人,会越多。有些领导每天的工作没有别的,就是开会。
想想也是,只要一件需要讨论的事涉及三个人以上,基本上就得找个会议室开个会讨论一下了。
做决策要开会,公布决策要开会,讨论问题要开会,征求意见要开会,有活动要开会,有培训要开会……
每个职场人都会或多或少的参加各种会议。拿我的工作来举例子,我们做新产品研发,所以会经常开会讨论一些功能的可行性,工作进度报告,客户反馈等等。
开会的时候你在做什么
先说说我以前是怎么做的。开会时间一到,我会放下手头的工作,拿出一本笔记本,带一支笔,到会议室以后挑一个靠后的位置,把笔记本翻到一张空白页。然后会议开始。
如果是一个讨论问题的会议,领导会抛出问题然后询问大家的意见。这时候我一般都不会发言,只是静静地听别人讨论。主要原因是,第一,我可能也会有一些想法,但是没有考虑周全,所以怕表达不清楚,还不如不说。第二,就是觉得反正自己只是执行者,决策者怎么定我就怎么听就是了,何必自己辛苦动脑子。
所以结果就是开会过程我往往会觉得很无聊,一直到开完会,手里的笔记本还停留在那张空白页,可以说是一无所获。最重要的是由于我一言未发,在领导眼里就是一个透明人,没有人会去想给一个透明人升职加薪。
开会能给你带来什么
后来我慢慢发现,那些受领导重视的员工,每次开会基本上都会提出自己的看法,而且会非常积极地参与讨论。一些好的想法会被领导采纳,这很大程度上会给他们加分,会越来越被重视并委以重任。
其实分析一下就不难发现,平时工作的时候很少和领导有机会交谈,即便是你把本职工作做的十全十美,领导也很有可能根本不知道。
所以让领导看到你的想法的最好机会,就是开会。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总结整理出一套开会软技能,用了半年的时间把自己从一个领导眼中的透明人,提升到了组里的“肱骨之臣”。
我是怎么做的
第一 提前准备,非常非常重要
拿最近一次我们开过的一次会举例子。公司想要设定一个奖项,奖励那些提出建设性意见,提高了生产效率的人。我们部门作为公司的‘’智囊团‘’,负责制定标准。部门领导挑了一些有类似经验的人准备进行头脑风暴。
注意与会者
会议邀请是头一天发的,我大约看了一下与会的人,除了直属领导以外,还有两个大领导参加。平时我们这个级别是很少能够和大领导一起开会的,所以马上引起了我的重视。
分析并准备会议议题
我认真阅读了邮件的内容,确定是要头脑风暴奖励员工标准。我马上意识到如果到会上去想肯定来不及。所以我拿出了半小时时间画了一个思维导图,来帮助我整理整个议题。当我画完了,一个整体框架就出来了。我的思路有了,标准也就罗列出来了。
思考会议流程
与会者清楚了,议题清楚了,那么第三步要思考的就是能够从会议中学到什么。
我常用的方法就是,假定自己是会议的组织者,然后制定一份会议步骤。包括思考如何准备互动,时间把控等等。
等真正开会的时候,我就可以把别人主持的会议和自己的假定做对比,从中学习到很多别人身上可以借鉴的东西。
第二 在会上发言
这是最关键的部分,你已经准备的很充分了,就差展现给别人了,所以一定要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表达要完整,清楚
拿我的这次会议举例子,很多其他同事由于没有事前准备,自己都没有想清楚就开始说,想到哪说哪,没有效率还会让别人跟着犯迷糊。
而我因为提前准备好了,一条条罗列的非常完整,清楚。
表达自己就好,尽量少反驳别人
有一个同事,自己没有想出几条来,别人说的每一条她都能挑出毛病来。不仅让别人很心塞,也会使得会议进度受阻。
所以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就好,不要对别人的想法说三道四,很容易让人觉得你本事没有多少,就会给别人找茬。
不要把自己的想法看的太重要
还有同事,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如果被采纳了,皆大欢喜,如果没有被采纳,就会非常不开心。就像否定了他的想法,就否定了他这个人一样。
这样会让别人觉得你不成熟,至少没有担当。所以对于自己的提议和想法,不要看的太重,毕竟你不是决策者,没有采纳说明你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
第三 做会后总结
还是拿这次会议举例子,会后我会用问问题的方式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总结。
和别人做对比,会议中我哪些地方是没有考虑到的或者哪一方面比较弱?
我发现自己缺乏实战经验,别人可以用真实数据做论点支撑,我只有靠逻辑推理,缺乏说服力。
我为什么没有考虑到/不擅长?
因为我平时的工作不会过多涉及这一方面,所以我没有留意去学习。
我应该如何改进?
我决定开始创造机会锻炼自己,积累实战经验,多像周围的人学习。
结语
现在的职场已经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了,就像女性要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一样,我们不仅需要硬本事还要有软技能。情商智商一起抓,才能够让自己快速的成长起来!
我是子莯青青,外企职场奋斗者,不定期分享职场干货,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