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 孔子说:“完了,我还没有看见过能够看到自己的错误而又能从内心责备自己的人。”用杨绛先生的话说“内自讼”就是灵与肉的斗争,通常称“天人交战”,也就是“小我”与“大我”的斗争。斗争在内心,当着孔夫子,当然不敢暴漏了。
在“有关人的问题”这一章中,讨论到人生的价值时,杨绛先生强调人生贯穿灵与肉的斗争,而人生的价值基本取决于灵对肉的支配。我们所说的这个的“灵”,并不是灵魂。杨先生说:“我最初认为灵魂当然在灵的一面。可是仔细思考之后,很惊讶地发现,灵魂原来在肉的一面。”她把“灵魂”和“灵”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是很有道理的。
杨绛先生说,灵与肉既有矛盾,必有争斗;经过争斗,必有统一。争斗的双方一方面是肉体或者灵魂,另一面是“灵”,杨绛先生早了一个复合概念,叫做“灵性良心”。“灵性”是识别是否、善恶、美丑等道德标准的本能,而“良心”是遵守上述道德标准为人行事的道德心。杨先生认为,“灵性良心”是人的本性中固有的。
放之现在的认知,其实杨绛先生在这里讨论了“超我”和“本我”之间的争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我们最大的敌人其实就是我们自己,这里的“我们”是理性的,通达事理的,与我们的敌人相对,是可以控制的,是一种我们想成为的一种境界或者状态。而这个所谓的敌人就是本来的我,是生理上的、本能里的、无意识的东西,缺乏逻辑性,只是追求满足,无视社会价值的。这两者之间互相斗争,就是我们自己在于自己的内心斗争。当我们战胜了内心的自己时,说明我们往日的修为或者说修养在不断增强,逐渐坚定。而当我们的修养不足或者不够坚定时,我们就容易受物欲的引诱,名利心中就顾不到那些个修为了。这个世界本就是一个名利场,也是争名夺利、争权夺势的战场。战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所谓兵不厌诈,俞奸诈俞能出奇制胜。不会有那场战役在战场上讲仁义道德,更没有那些是非、曲直、善恶、公正之说了。
我经常想象自己对自己脑子里面的那个自我意识说话,想以此把他逼出来,好仔细看看他是不是能够和我的肉体分离,从而鉴别,我到底只是肉体还是还有灵性良心。
然而我深知自己内心是软弱的,我希望自己是个强壮的人。
我也经常幻想,自己拿一把利刃对准自己的心脏插下去。或许心的部位从来没有停止过隐痛,利刃也许能够终结这痛。
现在我明白了,这原来就是斗争。我没法战胜软弱的自己,所以潜意识里希望用利刃杀死他,就像搏击俱乐部一样。
这也是斗争的过程,斗争的一部分,也许有一天我真的需要付诸行动。
直到此刻,我才明白那些幻想是多么的愚昧,我所要战胜的只是身体里的那个“本我”。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我想再进一步说,患不自知也。
或许,我需要不断的修行,不断的增强自己的修养,坚定自己的信念,从而成为一个自己想到达的境界或者状态。
人生路漫漫,我们需要不断的自我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