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这样的感觉了。
行前准备充分,线路难易适中,带领不慌不忙,讲解有始有终;讲师把想说的、该说的基本都表达清楚了,听众以专注的聆听来回馈,最重要的是,这次很难得的心中没有恐惧,一直稳稳的带领,即便开场的时间比原计划晚了半小时,但我还是慢慢的把前戏做足了。于是,整场活动感觉心很定很定,心思也可以专注在我要做什么?要怎么做?还有什么没做?怎么补?等事项本身,而不是沉浸在自己的自我评价里焦虑和担忧。就连几个大男孩一直在亢奋中、一路都在尖叫打闹,我都没有心烦,相反还很淡定的,制止和要求有,但没有其他过多的情绪,尤其机智的是,狮子摔跤之后,尽管他着急要跑走,我还是很淡定的拉住他说:这一跤不能白摔,要从中有所学习才行。你有什么发现吗?怎样做可以避免下次再摔跤?……
总之,这次对自己很满意。这并不是说整个活动中没有任何瑕疵,而是整体感觉和状态,不急不缓,节奏是舒服的,感觉是安定的。这很难得。
接着说说哪里可以做的更好?
1)快问快答上的题目,需要标注在方案中的相应位置讲解,不然这些零碎的知识点很容易被漏掉,那样的话提问的时候就很被动。这点行前准备的时候想到过的,但时间不允许、也有点儿小犯懒就没做,果然……不过,现场的临时调整,也还算是得宜的,参与者应该不会感受到我当时脑海中的天人交战和各种随机应变。
2)还是快问快答,计分的时候规则略有模糊,最后一道加时赛,要严格的按照题的标准来判定,不能沾边就算。
3)狮子和 两人的几度争吵,当时没能做更深层次的处理,有点儿简单粗暴了,事后应该私下跟他们沟通一下的。
跟几个伙伴的配合,还蛮默契的,冰的适时提醒,清风的认真负责和好学严谨的态度,雷雨这次的岗位安排明显更适合他,做起来更游刃有余一些,压力没有那么大,期待没有那么大,上海也就没有那么大了。
同理,如果一定要说说哪里可以做的更好,那就是:
雷雨:1)建议被逐字稿,尤其是自己主带的大组活动,例如车上的集体讲解,讲解的内容感觉有头没尾,途中也不断有半句话、半句话的重复,感觉不太完整。站在大组讲师的位置时,要有当大组讲师的身份自觉,中间跟冰的沟通时,气场是掉下来的,听众会觉得莫名其妙。
2)翻山越岭,开始游戏前的身份设定,可以更早一些,如:玩一些角色转换;游戏目的可以更早一点给出,了解了活动的深意,也许家长一开始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反应了。最后的总结要再多做一些功课,点题既要清楚,也要完整。
3)纪念碑的故事,再讲一次的必要性不大,内容和落点基本一致。
冰:处理孩子的个案稍显生硬。可以跟董老师多沟通,也许可以融合情商的课程开发出户外系列课来。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