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亲爱的安德烈》时,那充分地代入感让我充分意识到做为一个母亲身份以及个体身份的思考角度的鲜明界限,也让我时常让我的思考会剥离开我的思想,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审视我自己。
当读到第十九封信,安德烈在信开头描述的那种状态,我带入我儿子十八岁也是那个场景时,我是否会因为他言语中的散漫而焦急?我的第一感觉是会的。但是,当我将自己带入到这个场景的时候,我是确实觉得人生是需要自由自在的感觉,就像我非常抵触爸妈在自己的角度展现出的关心,但又干涉了我的自由的那些所谓“爱”的举动。
我在身份不停转换的同时,思考的问题是:等我的孩子到了十八岁,是否会像安德烈这样完全展现出这种散漫的状态,却又不担心被妈妈角度的关心而干扰。想到这点,我真的很佩服龙应台。从随第十九封信后的交流回复中,我能看出不同时代背景成长的两代人从思想意识中的代沟,但是又存在两代人之间相互坦诚相互尊重的自由开放的沟通通道。
我该如何陪伴我孩子的成长?有人说过“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陪伴孩子时间的长短与投入度,就像是光线投射到如镜的湖面上一样,能即时地从孩子的互动中反射回来。
再次庆幸,孩子还没有长得太大,还需要我,能让我与其共同成长。
我猛然间觉得,可以勉强能让我不与孩子成长脱节的一个媒介是书,与他们一起读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每个时期的书,将自己代入进去,了解他们的世界,他们的思维空间和维度,说不定还能再次成长一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