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自人出生成长直至变老所无止境并一直在生活中受用的学科。而在我看来,如今我们模式化的语文教育已经逝去了它原本的颜色。我们应该在不断的反思中,开启并接受新的语文教育征程。
多年以来,语文教育已经形成了一种自以为适合自己发展的模式。把完成厚重繁多的作业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的根本方法,是一种生吞活剥,生搬硬套的教育方式。在中小学的语文教育中,大部分老师多注重语文学科对于考试的分数贡献,而缺乏对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研讨。
语文教育倒退,是教学领域与教材领域目前面对的巨大问题。首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缺乏对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理解的语文教育在本质上就是有问题的。现实生活中,常有很多学生,在作文中会用好词佳句加以修饰他的文章,而让他上台演讲时缺又结结巴巴缺乏条理。这就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丧失的典型表现。而也有偏激的教育工作者,甚以为语文教育即是文学,而对语文课本进行专业的文学分析,让不少文学创作者感到苦恼。《语文课程论》中就明确表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其次,语文教育出现倒退趋势,和教学过程中的断章取义,文不对题,也有很的联系。如今的中小学阅读理解长出现作者都无法像出题人一样揣摩自己的心理。也有不少当代作家言自己写的文章都无法做到满分。猜测和揣测作家意思,让我也不禁觉得,语文老师都是戏精学院毕业的吧。而我作为一名即将走向岗位的大三汉语言师范生,在接触语文课程的十六年里,从aoe到能说出一个词汇再到说出一句话,一段文字,都依靠的是日积月累的努力。学习语文本就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而现在的应试教育,将本应该由学生慢慢消化的内容变成考试里的俩三道题目。或者将三年学习的内容压缩到三个月来解决,这样的考试制度也就导致了大学里学生品质的良莠不齐。比如就我自己而言,我可以说我就是典型应试教育的产物,在大学里深刻意识到了自己在很多文学素养方面与同学们的差距。缺少自己的想法,对于某些专业性的问题,也无法透彻的理解。还有对重点篇目的逐渐淡化,比如出师表,最近我的妹妹正在学习诸葛亮《出师表》,老师在没有授解重难点,解疑答惑的情况下就让学生背诵,我妹也口出金语:“都怪诸葛亮写的这么长。” (我妹妹平时很喜欢学习语文)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是教师没有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现在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将重点篇目考纲编改。
语文教学的退步,改变了一代人对语文教育的理解,对语文教学的态度。面对如今应试教育下,被模式的体无完肤的语文教育。是对下一批语文教学工作者的一大考验。语文教育能否重饱生机。是当前乃至以后很长一段时间语文教育工作者要解决的问题。退化的语文教育是否再被拾起,也取决于父母,学生对语文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