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已经有了一个不错的点子,主要人物大致立了起来,核心冲突和小冲突也构建得差不多了,那么接下来,该如何让情节流动起来呢?好比一棵大树有了主干和枝杈,怎么样才能长出繁茂的树叶?
这个问题困扰着不少写作新人,总有人抱怨自己的剧情太干瘪、转换太突兀,就像缺乏润滑剂的车轴一样,读起来一点儿都不流畅。
我很能体会这种感觉,除非天才级的作家,大多数写手在刚开始创作的时候都会被这个问题所困扰。我从两年前开始恢复写小说,在创作第一篇小说的时候,这种感觉特别明显。故事就像一帧帧孤立的画面似的,连贯性比较差,跟真实的生活有一种距离感。
生活就像一条河一样,而我的小说却写得支离破碎。如果说小说是对生活的一种模仿,看来我“模仿”得还不到位。
究竟差在哪里呢?我思来想去,抱着这个疑问去阅读经典小说,最终找到了问题所在——细节。
正是大量的、鲜活的、寻常却又有趣的细节支撑起了一部优秀的小说,而这些细节恰恰蕴含在我们习以为常的真实生活中,只需要一双发现的眼睛。
这也是我为什么那么爱在小说里描写日常生活的原因。无论是自然环境、场景、路人,还是剧中人的起居、通勤、闲逛,都可以好好描写一番。不但可以让小说读起来真实可信、丰富流畅,而且如同音乐中的华彩乐章一样,挥洒自如,非常尽兴。
比如,我在《我是怎么死的》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不影响剧情发展,但却能展现北京这座城市的一个侧面,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的。
我和洛相视而笑,随后向右拐进了一条没有名字的胡同。北京的胡同有一个神奇的功能,不管邻街多么喧嚣,只要进入胡同体系,世界顿时安静下来。这里的人们保持着自己的生活节奏,几个耄耋老人默不作声地围坐在一起,脚边卧一条老狗,一起享受夕阳的余晖,等待夜晚降临,等待上帝的召唤。在喷涂着“禁止停车”字样的围墙外,几辆私家车好端端地停在那里,冲外面的轮胎全部用三合板遮挡起来,防止狗尿腐蚀。满头卷卷、穿睡衣、趿拉毛窝拖鞋的女人随时都会从其中一扇门里走出来,再消失在另一扇门里。
还有的时候,我喜欢把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片段揉到小说里。有一次,我在路上散步,忽然被一只从身后赶上来的狗吓了一跳,发出一声惊叫。它的女主人没有直接向我道歉,但有点不好意思地嗔怪了狗一句:“哎呀,你看你都把人家吓着了。”当时,我觉得这一幕挺温馨的,就想也许哪天可以用在我的小说里。这不,就在《对岸》中用上了。
忽然一条黑色大型犬蹿了出来,兴奋地在地上嗅来嗅去。我吓得浑身一哆嗦。它的主人是住在对门的独居老太太,她低头轻声责备道:“哎呀,你把人家给吓着了。”我们偶尔会在家门口碰见,不过没讲过话。她没有普通老年人身上市侩的焦虑或暮年的颓丧,浑身散发着秋叶般的静美,近乎慈祥。
另外,日常生活中的小经验、感受也能派上用场,比如:我一直觉得刚修剪过的草坪有一种西瓜的味道。我的成人童话《烦恼俱乐部》就是用这个梗收尾的。
芭芭拉笑得前仰后合,过了好一会儿才缓过来,“我也告诉你一个秘密。”她看看周围的草坪,“刚修剪过的草坪有股西瓜的味道。”
大嘴泰勒深吸一口气,惊讶地说,“真的耶!”
这时,草坪上的自动灌溉系统突然开始喷水,他们叫着笑着跑到一边去。
“我的小公主,为了表彰你的冰雪聪明,我决定送你一个礼物!”
“什么?”芭芭拉期待地问道。
“看!”大嘴泰勒指着草地上空迷蒙的水雾。
一道迷你彩虹仿佛不确定自己是否应该存在似的,羞怯地显露出淡淡的色彩。
这过分的浪漫令人无法承受,因为太美,太真。
总之,日常生活是最大的素材库,只要用作家的视角去观察,总是有写不完的内容。
更多的写作技巧尽在《更无用的写作课》,我们一起探索小说的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