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哲学世界当中,有这么一个反对“理性主义”的哲学家,他名为叔本华。在他眼中,非理性主义哲学,才是生活中最为真实的一面。
理性 ,不过是机械式地以科学为基础,重复着毫无意义的活动,将冰冷的一面发挥到了极致,反而有些不近人情了。而非理性,则是人类真实情感的表现。
一般来说,身为普通人的我们,根本无法做到绝对理性,大多时候都只能活成“非理性”的模样。
尤其是我们思考人生价值的时候,理性的人会觉得,人生就像是一串代码,当这串代码完全运行完一次之后,那这串代码就可以报废掉了。
而非理性人觉得,人生不该活成机器般的模样,而是要有血有肉地活着,否则这人生又有何意义可言呢?
叔本华认为:“不受激情感动的日常生活是冗长无味的,一旦有了激情,生活却又充满了苦痛。也许,人从来就是痛苦的。”
这番话,虽然有些消极,也有些刺耳。不过,它却道出了人生的真相。
人生从刚开始走到终点,也许陪伴我们的,只有孤独和毫无意义的价值罢了。
02
曾有人说过,唯有触碰过黑暗,才能见到光明。唯有在消极的海洋中兜过一圈,才能明白现实生活中的真相。
在你看来,人生到底还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呢?
其实,人生既是积极的,也是消极的。积极在于,每个人都需要奋斗,都需要为了一日三餐而打拼。而消极在于,每个人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无法摆脱“生死”。
在世俗面前,也许每个人的层次都是不一样的,有些人身份比较高,有些人身份比较低。有些人有钱有势,有些人却毫无钱财。
可是,在死神面前,众生平等。无论是谁,只要大限将至,无论你是有权有势的王侯将相,还是大富大贵的乡绅商贾,都无法摆脱被“死神”带走的宿命。
再多的钱财,都会成为一场空。再多的权势,都会成为灰烬,消散为了烟尘。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就是这个道理。
有些时候,哲学家们就在思考,既然死后一切都带不走,那人类为何还要有如此强烈的欲望呢?为何就不能收敛点过日子呢?
也许,欲望的源头,并不在于人类是否认识到生死。而是在现实中,所有的欲望,都源自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03
叔本华曾说过,无价值的事物总是不断增加:由于频繁的重复,许多起初在我们看来重要的事物逐渐变得毫无价值。
在你看来,什么东西有价值,什么东西没有价值呢?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能够给人类创造经济利益的,那就是“有价值”的事物。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能够对人生和社会有帮助的,那就是“有价值”的东西。
从人类的角度来说,能够让人类需求得到满足的,那就是“有价值”的事物。
其实,在人们吃不饱,睡不好的时候,人们会认为“食物”和“大床”最有价值。可是,如今的我们吃得饱,穿得暖,睡得好,可我们却认为这一切没有价值。
远古时期,人类还只能用“火焰”来照亮,来生活,连电器都没有。可是,如今我们的生活特别便利,也有了无数的电器用品,可我们还是认为没有价值。
以往找个工资高点的工作都成问题。如今的我们,虽然活在了996当中,可工资至少还是不错的。但是,我们却认为996的人生毫无意义。
也许,叔本华说得对,人类之所以感觉到“毫无价值”,就是因为那些珍贵的事物在重复,以此让他们少了珍惜之感。
04
叔本华对于人生的思考,有两个方面,首先是“欲望”,其次是“重复性的满足”。因此,他得出了一个结论,钟摆式的人生。
他觉得,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当我们站在生死的高度去看问题的时候,为什么我们会觉得人生“毫无价值”呢?
因为每个人都会死亡,人类无法在“死亡”的过程中得到任何的满足。所以说,人们会觉得人生根本毫无“价值”可言。
就拿一个“不断赚钱”的年轻人来说。他年轻的时候拼命奋斗,认为钱财就是一切。可是,当他有了一辈子都花不完的钱财之后,他又会认为钱财没有价值。
这就是叔本华所说的“满足便无聊”的人性心理。人类总是对那些容易得到的事物特别忽视,而对那些不容易得到的东西特别渴望。因此,“欲望”和“无聊感”就出现了。
不过,我们看待人生,也需要从两个方面去看待。
积极的人会觉得, 得到该得到的一切,这样的人生就足够了。
而消极的人会觉得,不管得到多少,一切都会成为过眼云烟,毫无价值。
其实, 每个人的观点都是正确的。要知道,我们都是“非理性”的生物。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