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皮”原本是一个技术活、力气活,没有超强的技巧和肺活量是无法完成的。古代黄河两岸的人要过河,靠的是羊皮筏子和牛皮筏子,就是在吹足了气的羊皮或牛皮囊上垫块板划水渡河。那个时候没有充气设施,只能靠人嘴往羊皮或牛皮里吹气,那可不是吹现在的气球啊,牛羊皮那么厚,用嘴吹,封口还不好控制,光想想就知道有多难了。所以最早的时候说某某人会“吹牛皮”,那是在赞扬他,说他有力气,能吹,会吹。以前能“吹牛皮”的人不多,有人逞强说自己能“吹牛皮”,结果怎么试牛皮也吹不起,后来人们见到这些不会“吹牛皮”却硬说自己会“吹牛皮”的人,就会笑话他,说他是吹嘘、夸口、骗人。流传到现在的“吹牛皮”就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大多有不相信看不起思。
但对于“梦想”,人们却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态度,总会用欣赏和赞许的态度去倾听。那什么是梦想呢?就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连做梦都想实现的愿望,简称梦想。人们都爱做梦,所以一谈到梦想,就想到了很多美好的词汇,比如理想、愿望、憧憬、向往、目标、追求、情怀等等。一谈到梦想就好像有一种诗意般的美妙,就有一种大力颂扬的冲动,歌颂梦想的好词好句就特别多,诗也不少。人们总会充满激情地去褒奖那些有梦想的人,将梦想与蓝天、大海、天空、原野这些广阔的空间联系起来,将梦想与阳光、生长、雨露、泥土等有生命力的词汇联系起来,让梦想去飞翔,去放飞。人因梦想而伟大,这是对梦想一词最高的赞美。
吹牛和梦想有个共同点,都是说还未兑现的事。同样未兑现,但有人觉得你是吹牛,而有人认为你在谈梦想。人们对吹牛与梦想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体现了两种完全不一样的感情色彩,对吹牛的态度多是嗤之以鼻,而对梦想则是充满期待。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冒似牛皮吹翻天的人最后却是吹牛成真,而许多看似值得期待的梦想最后却真的只是黄粱美梦而已。
十几年前,马云创建阿里巴巴时喊出“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前十位”的壮志时,有多少人相信他?有多少人觉得他是吹牛?还有多少人认为他是疯子?但当年的马吹牛如今成了BAT教父,当年的吹牛也就变成了今天人们津津乐道的梦想。
一位叫颜红的旅美华人作家,来自中国一个偏僻小山村。11岁那年,在政府送文化下乡活动中,有幸看到了电影《壮志凌云》,从此她就爱上了男主角汤姆·克鲁斯,扬言一定要见汤姆·克鲁斯,这在当时去趟镇里见镇长一面都非常困难的村民眼里,无异是痴人说梦,牛皮吹上了天。然而只用了十年时间,她真的搭火车、坐飞机,跨过大洋真的见到了自己的偶像汤姆·克鲁斯,并将自己的精彩经历凝结成《情系吾君》一书,成了美国的畅销书。当年被村民当作笑话讲的这个11岁的小姑娘的牛皮竟然成真了,一下子成了当地最热的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
许多人不止一次写过命题作文“我的理想”或“我的梦想”,许多人从小就立志要当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要做大富翁。现在回头想想,有多少人还记得当初的理想和梦想?有多少人长大后只是做了“家长”而没有实现当“某家”的梦想?当年那个闪光的得到表扬的关于梦想的描述早已灰飞烟灭。
长大后,看到别人成功了,许多人似乎又激荡起心中的情怀,一次又一次的告诉自己,要做一个有梦想有追求的人,于是又开始谈梦想,开始做规划定目标,但假以时日,结果与小时候的梦想作文是一样一样的。
为什么有些人的牛皮吹成了现实?有些人的梦想变成了吹牛?
因为有些人当时要面子说大话,吹牛之后有压力,为了不被人笑话必须去实现,把自己的后路断掉了,只有义无反顾的去兑现,是一种变相的给自己施加压力,激发动力。有些人只是将梦想作为一种谈资,只想告诉大家他也是一个有梦想的人,但是否实现他并不太在意。所以,当你看到一个人跟你谈梦想谈理想,却看不到他有一点点的行动时,你就当笑话听好了。如果有一个人反反复复跟你吹同一个“牛皮”,而他确实又在坚定的付诸实施并且能够长期坚持时,那他真的是在跟你谈他的梦想。他是个真正的有定位、有方向、有目标、有行动、有韧劲的追梦人。为他喝彩并支持他吧!
当年的马云吹了牛皮之后,始终在朝着吹牛的方向努力进取,于是吹牛成就了他的梦想。小时候的颜红知道要跨洋见到汤姆·克鲁斯,只有努力学习走出小村庄,于是她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在她看来,没有做不到,只有不想做。而不想做恰恰使许多人的梦想最终变成了吹牛,比如我们大多数人小时候的梦想,只是随口说一说或是随笔写一写,根本没当真,更不用说付诸努力了。比如我们成年后也经常谈梦想,但常常是只说不做。只说不做是务虚,说了就做是务实,务实的吹牛是梦想,务虚的梦想叫吹牛。
吹牛与梦想,两者之间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在我看来,“兑现的吹牛叫梦想,不兑现的梦想叫吹牛”。吹牛与梦想的差别就是“兑现与否”。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