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的艺术 --《迦陵论诗丛稿》读后

今年写长篇读书笔记频率极低,常常是零散记录者的角色,至年末愈发觉得还当找回一些写长文的惯性和心性。上一篇论词丛稿的笔记是按照词的阶段发展特定及每阶段代表人物词句举例和风格赏析来写的。遂本篇打算换个感性游走的风格,记录下论述类感言背后的自我意识。

往年学习模板里只会被告知写作的年代和背景,却极少将诗格式演变连贯之予以分析。回顾诗之演变,立足当下不可或缺,最好奇的点在于历史与现今在怎样巧合的瞬间会萌发新格体的灵感。我们要去探索新的创作方式,唯有清楚知悉过往种种才有孕育创新的土壤。

如果多读几本叶先生的书就会发觉感发这个词的出现频率之高,不管是分析诗句含义还是分析诗句的力量价值均有从这个角度入手。心与物何者因何而生,在探讨赋比兴概念时多被提及,然而这在感性界限里有时很难界定,西方批评学理论关于形象的使用模式虽有类似之处,但阙然不可乱加套用,东西方诗的渊源风格还是有较大差别,此处给知识点挖了个大习题衍生。

“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声转于物,玲玲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矣。”文心雕龙的这段写的真好。叶嘉莹将诗歌内在的感动兴发与形式的吟诵结合做了剖析,声律的联动,吟诵之于创造的互相作用。高声吟诵和低语的默念结合恰好从不同途径补足了对文本的理解互动,曾国藩之不假也。还有一点即是童年记忆里深刻的时候,念诵的文章故事诗歌多容易留下直观的印象,回想下小时候背诵的确实是记忆尤深的,哪怕当年并没有领悟个中含义,因此感性的直觉的教育当被重视。

看叶先生的言语间,充满了对过去时间里,诗歌不管是写作or吟诵的国民教育地位缺失的遗憾。过去了小三十年,有些要回来的终究会回来。外物与本心的融和感发,是葆有生命热爱的质素之一吧。虽然读书和吟诵已然是极其极其无法成为社交话题的小众,但生活不能总是活成完全实用主义和功利性样子的。

其实这本书里的每一篇都可以当成是学术小论文来看,了解旧诗传统、解读困境和方法论参考是必读之内容。旧诗特质分为语文和思想两方面特质,前者偏重形式之美,忽略道理陈述,凝练有余,思辨不足,后者则是儒家托意言志,过分含蓄,道家直观神悟,缺乏理论分析基础,易被误读。

因而难怪解读中会出现问题,一是句法结构字意解读,二是情意结构传达,三是用字用典分析,用字是纯字面重合,而用典则需要了解典故背后,可惜合并用典的容易被遗漏,换典故内涵的容易被偏误理解,四是多义解释如何作判定,这种判定依赖于读法的认定和意象解说,意象到底所指何物,何物到底又有何暗寓都是困难。不得不说诗词的解读太有主观性了,且不得不参考历史溯源,参考人物的政治历史成长背景,纠正到细节。对此叶先生的意见参考包括熟读吟诵、入门须正、参考前人评述三点。阅读诗感还是很重要的,哪怕音律顿挫说不出来为何,但知道如何是好。以上困境也可解释为何诗句解读常常出现争执的偏误,因为人人心里积攒的历史典故是有差异的,诗句诵读的感觉也是有差异的。

小时候一直知道文心雕龙,可惜我爸念叨了二十多年,我也没看完一个字儿,就惭愧。而《诗品》我倒是连听都没有听过,叶先生借由《诗品》这本评诗专著剖析了论诗标准,一是心物感应,真性情是也;二是诗歌的表达方式,注重比兴与赋兼用,风力与丹彩并重,丹彩即外表的辞藻,风力则是心灵感发而来的力量。印象比较深刻的第一是总结的抽象概念名词+形容词的结合术语细节,譬如骨气奇高、仗气爱奇;第二是对气骨风三个字的解释,精神气质+内容结构+外物感化;第三是古人的意象式的评语比喻,氛围感绝美,评语都值得背诵小作文。“譬犹青松之拔灌木,白玉之映尘沙,未足贬其高洁也”、“名章迥句处处间起,丽典新声络绎奔会”、“轻便宛转如流风回雪,点缀映媚似落花依草”。输入法联想在敲冷门诗句的时候终于丢失了它的技能,而此刻才觉得人类的思维依然还没有被冰冷的智能锁桎梏。

每每觉得表达匮乏的时候,随手翻翻诗词,就又找到了有趣的比喻或者灵魂的写照,还是读书太少外加网络用语的侵蚀。

   "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外物与本心的交互一直是诗词灵感的源头和呈现的方式,花的亲切又保留美化幻想的特质使得它时常作为诗的感人之物。叶先生分别挑选了三个阶段的诗,来阐述诗在内容演进和技巧表达上的变化,前者从单纯直率的感受到反省直觉的思致再到精微的感觉和情思,后者则从比兴手法简单运用到情物完整化的托喻再到理想化意象的融和。

忍不住感慨讲解的是真细致连感情抒发都娓娓道来,印象比较深刻的几点,一是庄子所云“人之生也,与忧俱生”,难得的喜乐与常备的忧苦;二是思考生命的价值与理想的追求,死亡对每个人的悲喜剧成分的差异;三是王国维的“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无人赏而自芳的境界于普通人来说难能;四是关于抚慰尘世痛苦的世间之爱,却经常如蛛网一样,理性所以凄悲。有细致的体会才有入微的描绘,却也伴随着矛盾的苦悲。

如果将现代的目光投注于中国旧诗,又会有怎样异样的颜色。将西方文学评论中的内容意象与章法语句标准应用在古诗的分析上,是取自何种类型的意象又是以何种思索将之安排于语句中,表现出何种源头的情感是我们认知区分不同类型诗人风格的关键。从意象看,陶渊明所取的是可有之物,以心托物,杜甫是实有之物,以情入物,义山是无有之物,缘情造物;从章法看,渊明或层次井然之平叙或心念流转之跳接,杜甫是感情理性兼济,而义山是意象综杂并举,首尾有所呼应理性;从句法看,渊明多用平铺直叙,杜甫掌握感性之重点辅之以句法技巧比如颠倒浓缩,义山是以理性之局来组合非理性之词汇。

多读一些就有点明白为何年少至今我是这么偏好义山的句子,偏爱意象的叠加,多半是非理性的物像更能表现内心细致缥缈却又不可捉摸的情愫。从无意识的心与外物的互动至有思索的理性安排,内容亦或是技法都是演进。唯有用心感受这世间的滂沱才能体会到沧海的美感,若是能写出一点,便是万幸。

杂七杂八还看完了古诗十九首的考证过程,原来万物溯源追寻都严谨又复杂。被科普了北斗七星和节气方位的常识,还挺难记。被划分为易懂而难解的好诗,类似的诸如天上人间流水落花,字面了然却富含意蕴。一是于万千情感之中探索喜怒哀乐的最底色而非局限的个人情感,二是不追求标准范式的解释,有时候语法的模棱是独留的丰韵。乍看都有了解但细看解析却有细微的遗漏,譬如重叠字,别与离的差异,忽然乱入的景致描写所起到的承转作用,积极情感的收尾。即便现在看这样的文字依然有内心的感发。

初看陶渊明的分析不过是在走过场,毕竟年少时候确实是对渊明的文字没有偏好,然听叶先生多次提及的文风,慢慢有点感受到他在诗词世界中独一的地位了。一如他的文风表现真淳,用并不复杂的字句组合成有意蕴的空间,又能摆脱形式的桎梏观照留白的本色,此所谓任真。固穷则是对其隐居生活的小结,其实想来也不是都能看淡俗世的,有时是想为而不可为吧,只不过怎么才能不活在漫长的纠结矛盾里才是无解难题,否则又如何能感知平凡日子的乐趣。古人的文笔中日常探索的出入世显达贫困话题,和如今的我们又有何区别。最痛苦的不过是追求A状态无果,又要自诩自己是不想要A状态,却又在B状态中矛盾纠结。

对于叶先生将谢灵运和柳宗元的对比实在是了解深深少,简单做个小笔记,偏好使用生僻字、用典、用错综的句式变化是谢诗的写作特点,相较来看柳诗读之更流畅舒适。自景延伸到情的抒发上,谢更喜好搬用哲理句子典故或者化用,但柳诗更代入真切感发。作品与人是分开看亦或者是合并解读是历代评论的日常讨论,但语言表达的一切不就是人性复杂的外显嘛,也是当时历史政治背景和作者本身经历的浓缩。苦情悲剧实然易诱发创作灵感,但小我的寂寞心依旧不敌有大爱的呀。

至于李杜的天才与寂寞与友谊似乎并不再需要太多笔墨浓着,忍不住摘录原诗,足以记录波澜曲折然而却从未为外物压抑过浓烈才华的他和他的一生。“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在恰好相遇过的时间写作,酝酿了他们足够的成熟饱和的情谊,捕捉了李白天才的神貌。天生之才足以光照千古,却不足以成就任何现实之功业,叶先生语。非常认同书中对人与人之间情谊的划分,一是出于理性的责任,二是出于情感的感动,三是出于心灵的吸引,最难能可贵不过是其三。心灵的相吸引与千万种遇见之中都难寻可能的踪迹,如何才会“”世人皆欲杀,吾意读怜才“呢,“如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

最后的最后给义山留了三篇文章的空间,真开心我的心头好也是作者的,不过毕竟也看完了单本书的美玉生烟,只不过每多读一遍赏析便愈加感慨他思索的深入,感情的透彻,感觉的敏锐,观察的细致以及笔调用词句法的瑰丽旖旎,好像普通的形容词都不够表达喜爱。

只不过有时候想来他的曲折含蓄的心思可能多是建立在他终其一生不可得的夙愿,复杂的人际,丢失的灵魂陪伴,和苦痛交集的经历上,不由感慨文章的底色可能多是生命底色的映照吧。多难才能走出普通人心态的固有执念呢。

如梦如幻,如影随行。依然是旧话重提,人首先要是生活的经历者,才是生活的记录者。生之体验力量与技巧表达二者缺一不可。我们要去逐一细品默念抑或诵读,才会发现点滴用词造句引典的绝妙之处,才会发现诗句凝聚的诗人的感情所在。其实并非所有的物象都有特定所指,有时纯粹是为了营造某种意境氛围以此表达烘托特定情感,注解无非过度解读,更莫要给每一意识流画像增添政治历史意义甚至凭添价值塑造。

想到了无数年前的作文题,留白。诗是如此,人生何尝不是。

2021.12.26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271评论 5 46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3,725评论 2 37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252评论 0 32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634评论 1 27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549评论 5 35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7,985评论 1 27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471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128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257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233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235评论 1 32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940评论 3 31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528评论 3 30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62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58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245评论 2 34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790评论 2 33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