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珠海的气温也像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这周又降到了10度左右,每天都是阴云笼罩着,各种热情也被冷空气降了温,懒洋洋的打不起精神。在室内呆时间长了,好像被放进了冷藏箱里一样,凉到了心里。
心情似乎也变的阴晴不定,会因为看到学生们充满青春活力的在操场上跑跑跳跳而感叹自己正步入暮年;会因为读到“你是谁?你为什么活着?又将怎么活着?”这样的哲思而惶恐不已;会因为看到阳台枯萎凋落的花瓣而感叹青春的短暂;会因为想起死去的小龟而为生命的无常而叹息
于是最近就这样在阴郁的心情中,匆匆度日,往日通过打球运动就能释放出去的情绪,似乎也没有了效果。“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消亡”,我没有消亡的勇气和魄力,就只能选择爆发了,于是今天早上,当我看到我做的如此美味的打卤面(美味或许只是我认为的),女儿只是盛了一勺鸡蛋酱,牛肉豆角卤和拌黄瓜丝一点也没动。于是瞬间点燃了我的压抑的情绪。
像以前一样,我生气的说:“你们是不是幸福大劲了,我天天给你们早起做饭,你们还挑三拣四的。要是我做了也不吃的话,我以后早晨就不做饭了,你们都到学校去吃,我省的麻烦了。”
儿子委屈的看着我说:“我吃了呀!”
我没好气的回道:“我没说你!”
女儿则默默的象征性的用勺盛了点菜,夹了几根黄瓜丝,低头不语,继续吃着。
而我因为没有充分的发泄而闷闷的坐在椅子上,怔怔地看着饭菜,看着他们。
他们很快就吃完了,然后快速的穿好衣服,背上书包,跟我再见后,就匆匆的去上学了。
我看着盘中剩了很多的菜,虽然自已也感觉有点腻烦,可是依然像往常一样又无奈的开始大口大口的吃起来,最后还是像往常一样剩了盘底。
在刷碗的时候,我问自己,“是孩子们挑食,还是我做的不好吃?”,“为什么刚来珠海的时候,他们那么喜欢我做的饭菜,而现在却如同嚼蜡?”,“难道我连一个厨子也做不好吗?”
我在努力问自己,努力想为什么的时候,我猛然想起了在哈尔滨跟岳母一起住的日子。
岳母的腰不好,可是每天早晨还是要坚持起来给一家人做饭,似乎这也是她最重要的事情。看着她每天那么辛苦的准备饭菜,我也想帮帮她,可是厨房是她的领地,她不愿意有人侵犯,所以我们只能是旁观者。
她每天早晨都会做绿豆粥,每周也会做一次打卤面,喝粥的时候,主食主要是馒头、花卷、糖三角、粽子、包子,这些都是她自己做的,很是辛苦。做的菜主要有炒豆角、炒西蓝花、炒蒜薹、卤牛肉、烧排骨、煎黄花鱼、煎刀鱼、蒸鸡蛋、凉拌黄瓜、拌西红柿等。还会很费劲的给我们包白菜肉和虾仁的饺子。做打卤面的时候,卤不变的是炖白菜猪肉、拌黄瓜丝和鸡蛋酱。
她每天吃饭的时候,都会很认真的看着每个人吃的多少,还不时的会让我们吃这个菜那个菜,尤其关注她的大外孙。因为怕我们不够吃,每次都是做的多,所以基本上每次都会有剩菜,于是桌子上每天除了新做的饭菜,也会有剩菜。剩菜孩子们和妈妈是不会吃的,所以只有岳母和我吃。就这样每天吃着变化不大的饭菜,一样的口味,吃饭就像例行公事,只是在努力的吃,一是不敢辜负老人的辛劳,二是要摄取必要的营养。
搬到珠海后,我想终于可以主宰自己和孩子们的胃了,有一点小激动,对做一个好厨子充满了自信。于是各种在哈尔滨不会有的菜肴被我搬上了桌子,用了很多岳母不会用到的作料。每天都要努力的变换着各种菜肴,在百度上搜菜谱,然后照着做。每天吃饭的时候孩子们都会用他们大快朵颐来向我证明我是一个好厨子,让我的内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常做素菜类有炒菠菜、白灼豆苗、豆豉鲮鱼油麦菜、西蓝花炒豆干、炒包菜柿子、酱油豆腐等,肉菜有腊肉炒笋、腊肉炒荷兰豆、煎龙利鱼、煎牛排、孜然羊肉、清蒸多宝鱼、粉丝蒸鲍鱼、蒸牛肉、蒸鸡蛋、炒鸡蛋等。
主食自己会蒸米饭,煮米粥,面食虽然不自己蒸,可是也会变着样买,馒头、粽子、叉烧包、花卷、窝窝头、饺子、云吞等。
也会做打卤面,不变的是豆角牛肉卤、拌黄瓜丝和鸡蛋酱。
作料会用到,盐、酱油、醋、蚝油、糖、香油、黄油等。
可是经过了近一年的时间,最近孩子们吃饭时痛快淋漓的时候越来越少了,每次做的菜大部分都被我吃掉。我也因为吃饭会经常的发脾气,感觉孩子太挑食,经常会逼着他们吃菜。
好像不知不觉中我进入了“岳母模式”。有句笑话是“每一个妻子终将变成丈母娘”,而我也好像成为了岳母一样的人,每天都会买熟悉的材料、每天用着熟悉的烹饪流程、每天用着相同的作料,然后每天期待着孩子们狼吞虎咽的吃相。结果往往让自己失望,而浑然不知为何?
最近读了一本书《好好学习》,作者成甲提到了一个帮助他快速提升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反思,他每天都会拿出固定的时间进行反思,而且会输出反思笔记。帮助他解决了很多让他困惑的难题。到了这个年纪,很多梦想都离我而去,而现在做一个好厨子都变的很难,让我着实有点不甘。于是也想好好反思一下,争取能有所改进,向好厨子靠拢。
首先反思一下为什么开始做的饭菜孩子们喜欢吃,后来慢慢的就不喜欢了?
刚过来的时候,我是充满了激情在做饭烧菜,经常要去度娘搜各种菜谱,于是饭桌上有了很多孩子们从来没吃过的菜肴,而且用的作料也是不一样的,结果孩子们耳目一新,吃相经常让我很满意,甚至有点骄傲。
当然也会有让他们一点也不感冒的菜肴,于是我就放弃掉。
慢慢的菜肴的样式逐渐固定下来,包括主食和作料。我不再去光顾百度上面的菜谱,感觉这些菜应该可以满足他们的胃了。
于是这样的菜每周重复在饭桌上出现,基本上每周都会至少吃一次,孩子们已经没有了新鲜感,更重要的是口味已经固定下来,每次做菜都会很固定的使用酱油、蚝油、盐和糖,所以似乎每道菜吃起来的感觉都一样。即使原材料是不一样的。
刚开始做饭菜的时候,经常会想办法把菜做的好看些,还会去摆盘,尽量弄得有些美感,可是现在这些都没有了,只是快速简洁的把饭菜准备好。
每天的厨房工作只是像在完成一种任务,尽一种责任。不再想着怎么能够让食物更可口、更好看、更好闻。
每天去市场买着重复的食材,对于各种其他的没用过的则视若无睹,不愿意再费心的去琢磨和尝试。
当蓦然发现了自己作为一个厨子的状态后,也就知道了为什么孩子们不再像以前那样说“哇”、“啊哈”了。
找到了原因,想改变或许就应该很简单,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当我每天在厨房做着相同的事情时,麻木机械已经浸入到思想行为,每次的改变就有着冲突和抵抗,让自己不愿采取什么行动。于是就会陷入想去改变和维持现状的挣扎中。不在挣扎中挣脱,就在维持中沉沦。
对于想做一个好厨子的我来说,或许是到了应该改变的时候。在不是结尾的地方,想对自己说“余生请好好做个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