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廖一梅
电影时长179分钟,就像是一部纪录片,随心地、奔放着、漫长着、痛苦着、针扎着、绝望地、放弃了。
法国电影给我感觉就是疯狂,她们从来不需要刻意解放天性,因为一直处于随时疯狂的状态。
壹
阿黛尔,初次和男朋友在广场约会,碰到艾玛,那一抹蓝发,冲击着阿黛尔。
正如王菲所唱,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的容颜,梦想着偶然能有一天再相见,从此我开始孤单地思念。
晚上,梦到那一抹蓝,导演已经让观众看到阿黛尔的性取向,她喜欢女生,这是潜意识里的。
第二天一早,碰到男朋友,或许是为了验证那一抹蓝的梦,打开了情欲的大门。
和男朋友在一起的她很不快乐,烦躁,心情郁闷。
朋友带她来到同性恋酒吧,阴差阳错地再一次看到那一抹蓝。
一抹蓝叫艾玛,画家,艾玛的主动搭话,让阿黛尔羞涩,但又迫不及待。这些都被艾玛看在眼里,特别是那一句“这种事情没有偶然性”。
在艾玛面前,阿黛尔是透明的,被看穿的,最后礼貌地问她在哪所高中,如此老司机张弛有度。
艾玛顶着一头蓝,慵懒地靠在阿黛尔学校马路上的柱上,等着阿黛尔走过去,这种见面一共有两次,第一次,在长椅上,艾玛为阿黛尔画素描,看到初稿的阿黛尔说了一句“它很像我,但又不是我”。
这次艾玛讲到萨特,讲到“我们生下来,存在优先于意义,这给了我们一份巨大的责任”阿黛尔表示自己知道这句话,但不懂,她觉得存在与意义没什么先后,就是鸡与蛋,说不清的道理。
而艾玛的解释是“萨特说我们可以选择我们自己的生活,没有所谓更高的法则,我喜欢萨特,因为他肯定了我的自由与我的价值,还有他(萨特)严格的责任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阿黛尔是绝对的自由随性之人,她的原则,爱了就是爱了,爱与责任什么的没什么先后,就是鸡与蛋,说不清的道理。
爱艾玛一样,爱时尽力去爱,付出一切,依附艾玛,这里是导演埋下她们分开的导火线,萨特主义的责任观。
艾玛出场的方式太过于有个性,引起其他学生的猜测,同学们不择言的怒骂让阿黛尔愤怒,对她进行了语言暴力上的攻击。
也是因为这次的见面,让阿黛尔意识到自己对艾玛的特殊感情,并意识到自己是一位同性恋,还喜欢艾玛。
贰
第二次见面是博物馆,艾玛看着作品,阿黛尔看着欣赏作品的艾玛。
欣赏玩作品坐在草地上谈论吃,阿黛尔除开贝类什么都喜欢吃,相反艾玛最爱贝类。
继而聊天中得知,艾玛14岁时和女生交往,也约会过男生,但意识到自己更喜欢女生。
这话会让阿黛尔共鸣,之前她交往过全校最帅的男生,但在这场交往中总觉得差点什么,原来性别不对。
蓝天,阳光从树缝中射在艾玛的脸上,互相揣着平静看着对方,此情此景阿黛尔主动吻了艾玛。
下一个场景便是长达十多分钟的亲密接触,这种接触有四场,第一次是小试牛刀;第二次干柴烈火;第三次是情感由欲望转为爱的升华;第四场则是精神层次的不同表现,各自意识到危机。
叁
如果说前部分是将艾玛如何走进阿黛尔的生活,那后半部分则是说阿黛尔如何离开艾玛的生活。
当精神层次得不到共鸣,也是同床异梦,这也为阿黛尔出轨说出了原因。
出轨被艾玛知道,艾玛的萨特论发挥,在恋爱初期被忽略的因素全部一一在生活中显现出来。
一场分手大战爆发,艾玛用尽了各种语气辱骂她,赶她出门,过冲中阿黛尔请求原谅,她说道“你以为只有你痛苦吗?”道出了两人之间的最大问题。
艾玛的萨特主义责任在这份感情中觉得与阿黛尔在一起,即使两人在精神上已越走越远,但她仍有义务担当起这份责任,照顾阿黛尔,成为恋人的依靠。
但当她发现阿黛尔背叛了自己那超越感情的付出时,维系两人最后关系的基石终于崩塌,分手成为必然。
哭到抽泣的阿黛尔,落魄地走在街上。
失魂地跟着小孩子一起跳舞,舞蹈结束,送走所有的小孩,再一次奔溃地抽泣。
从睡梦中惊醒,看着偌大的房间空无一人,背靠着墙,吸烟,平静下来,再一次入睡。
去到初次见面的长椅上,风飒飒地吹,再也等不到一抹蓝的出现。
镜头装换,阿黛尔焦虑紧张地望着对面走来的艾玛,再次见面,一切都变了。
艾玛换成了金黄色的发色,拒绝了阿黛尔为其特意点的白葡萄酒,带着商人应有的客套笑容。
这里,艾玛两度拒绝阿黛尔的复合,第一次是生活方面;第二次性方面,艾玛都以强烈的责任感停止了。
恋人之间最在乎便是这句话“你不爱我了”。
当阿黛尔问到艾玛“你不爱我了吗?”
艾玛摇头。
你确定吗?艾玛点头说道“恩”,你知道我已经和别人在一起了,但我对你有着无限的温柔。
阿黛尔紧紧地拥抱了即将离开的艾玛,后坐下,眼泪鼻子一起流。
肆
片尾结局,阿黛尔穿着蓝色长裙来到了艾玛的作品展览,作品中的人换了,不再是一抹蓝,而是红色。
从蓝色到红色,生命载体的转变,让阿黛尔极为不适应,融不进。
“旅行能够打开你的思维”和一位男士交谈完,放下酒杯,走出去,吸烟,离开,直至蓝色的背影越走越远。
我想,阿黛尔这次放下了。
备注:我是直接在“电驴下载”里面找的,悄悄地告诉你们电驴资源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