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世人传颂,并奉之为“传奇”的爱情故事。
1927年,在一艘从上海前往英国的邮轮上,一个出身高贵,曾是晚清重臣李鸿章之外孙女,后为著名作家张爱玲姑姑,长相清秀,身材高挑,又受过良好的中西方双重教育的女子,张茂源,在25岁的花样年华,正乘船前往英国。
另一个通过交通大学层层选拔,被公费送往英国留学的才子李开第,也正在同一艘船上。
于是,才子佳人开始了他们的第一次偶遇。
当时,张茂源晕船,正因肠胃不适而疲惫不堪,而心细热情的李开第主动上前,施以援手,照顾有加。等张茂源情况好些,两人并未过多交谈,李开第主动离开了。
之后,两人虽然各去一方,但爱意的种子已经在张茂源的心中生根发芽。
无奈,后来张茂源却得知男方已有婚约在身,面对此情,她选择顺其自然。后因双方共同朋友介绍,她们才从偶遇后过渡成为一个圈子的朋友。
在李开第结婚的那天,张茂源还充当了李开第妻子的伴娘。
后来,张茂源就一直和李开第夫妇保持着朋友关系,持续了几十年。
65年时候,李开第的妻子患上重病,李开第和张茂源就轮流照顾她,直到她辞世。而李开第妻子在她即将去世的时候,说出了希望李开第和张茂源结婚的愿望,因为在她看来,是李开第这个“粗人”错过了高贵的张茂源,自己死后,张茂源一定不能给自己留下遗憾。
可惜的事,此后张茂源和李开第都遭遇了批斗,李开第作为资本主义分子,被抄了家,并受到严厉的劳动惩罚,张茂源稍微好一些,但也被抄家。于是,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张茂源不断地帮助李开第,帮他劳动,教他照顾自己,就这样,两个年迈的老人,想扶相助熬过了艰苦的十年。
78年时候,他们都获得了平反,而此时他们都已经70多岁了,但是在子女们的撮合下,他们最终选择了走进婚姻殿堂。苦等50多年,张茂源终于成为李开第的妻子。
嫁给李开第后,她度过了12年平静的夫妻生活。1991年,90岁的张茂源去世,9年后,李开第去世。
看了这“洋船相遇、苦等52年,终于嫁给初恋”的爱情故事,人们纷纷地赞叹着这个爱情故事的传奇性,赞叹着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圆满解局。
然而,在我看来,这样的爱情故事,却是一个巨大的悲剧,这样的人生,也是一个大写的悲剧。
一个好的爱情故事,不论是好,还是美好,还是最美好,都至少应该包含三个方面:
一、青年时的灿烂
爱情是有起伏的,不是一马平川的,而爱情的最高峰理应在年轻的时候。因为爱情和“年轻、美丽、热情、纯粹、荷尔蒙”息息相关,没有美丽的爱情,能有多美好,没有纯粹的爱情也称不上纯洁,没有热情的爱情,更谈不上刻骨铭心,没有荷尔蒙的爱情,也难以称得上快乐。
一段好的爱情故事,它必须有年轻时的灿烂与精彩。
二、中年的陪伴
爱情是男女双方的生活,是生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而生活终究要归于平静,归于岁月静好。而在这静好的岁月中,陪伴是最好的相守,是最大的满足。相扶相知地与岁月交友,可“举杯邀明月,对饮有三人”,可“日夕共厨,日落共枕”。
好的爱情,其主体,一定是中年长久而宁静的陪伴。
三、老年的回味
岁月如梭,光阴不等人。曾经盼着变老的人儿,终究会慢慢变老。而老时,如果有一处花园,一条石子小道,两老携手漫步。一张摇椅,你摇我坐,我摇你坐,看着夕阳,数着曾经,回味过往。该是知了天命,安了此生的心境。
好的爱情,待他结束时,得要有垂垂老矣时的回首。
好的爱情,可能形式会缤纷多彩,花样不一,但三个阶段的美好,却不能少。
反观我们称道的张茂源的爱情,既没有青春时的精彩,也没有中年时的陪伴,连老年时的回味都没有,有的只是老年时候老老相惜,生活互助。
这样的爱情,何以成为好的爱情,何以值得世人羡慕,又何以值得称道,该说的是,张茂源的爱情,是一个悲剧。
而等待了半个世纪,才能嫁给意中人,半个世纪都为曾获得家庭之乐,这样的人生,更可以说是一个更大的悲剧:
可以想象她在寒冬腊月时候,却必须独自承受冷床冰褥时的滋滋叹息;
可以想象她在逢年过节时候,却独守大房,只能举杯独饮时的孤独寂寞;
可以想象她在目睹睦邻阖家欢乐时候,自己仍旧孤身一身时的冷漠与孤苦;
一个本该由家、由爱组成的人生,她却直到老垂都是踽踽独行,其孤独,其寂寞,其冷清,其失落,其坎坷,可想而知。这样的人生,又何尝不是一个大大的悲剧。
然,为什么一个出身高贵,又外在不俗的女子,却选择了这样的爱情,这样的人生?
这是属于那个年代,那种文化环境下,卓越女人的悲剧。
清末至民国年间,一方面女子获得解放,有自由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另一方面,人们十分在乎精神追求,崇尚追求最高尚、最美好的东西。
“男人为天下而生,女人为爱情而生”说的就是当时最优秀的男女的追求。
而环境如此,张茂源又出身高贵,且天资不凡,自然是当时的卓越女子,追求最美好的爱情,也自然是她的追求。
但是还有一方面,时下又刚值旧社会被推翻,传统观念仍旧未被革除,所以,对于女子的“坚贞”要求,仍旧是十分苛刻。
故此,张茂源一方面要追求自己最美好的爱情,另一方面有恪守着传统的“坚贞”观念,防守心理极强,亦不会轻易尝试。
从她后来对张爱玲的话“男人都是活着的精虫,只是看外在,终有一天会离开女人”的表述,则可以判断,她对爱情的要求真的是极高。
所以,在我看来,彼时两人在船上相遇,张茂源可能动了心,但并非非常痴迷,那时的她应该是“觉得好又觉得不完美”的心态,故而希望能不那么早下决定,而是继续等待。
因此,她才会在之后的几年中,虽然两人同在英国,却并未主动去联系李开第。而后来,李开第妻子说“李开第是粗人”的话,也可以说明,其实李开第并不是那么完美,该是达不到张茂源的要求。
只是,当张茂源遇上了一个“至少动了点心”的李开第后,内心对爱情就有了一个起码的门槛——至少要比李开第更好,而这样的门槛直接导致了很多追求者根本接近不了她。也就在后来年轻岁月,他不曾接受其他追求者。
而过了青春,等到中年,“最美好的时光都过了,还在乎这中年的孤独吗”,这应该是她中年时的态度,故而又是几十年未婚未嫁。
所以,只有等她终于老去,终于看淡了世事,看淡了爱情,她才终于放下苛刻的爱情观念,选择了在年老时嫁给曾经有过好感的李开第。可是,这算是爱情吗?
张茂源的高要求,又极为恪守“坚贞”的观念,只有天作之合方能成就她,而一旦未遇天作之合,失去缘分,就得不到爱情,得不到美好。
爱情终究是需要尝试的,人生终究不该留下缺憾。得不到最美,起码也要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体会普通的爱情,至少,这样不至于悲惨。
张茂源的“苦等半个世纪,没有获得真正的爱情,不完整的人生”,其实是一个尚精神追求的文化下,属于卓越女人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