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课程是对教育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诸多方面实施过程的总和。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在没有阅读过教育教学方面专著以前,我以为课程就是某一门学科的学习,在阅读了某些西方教育学家的专著后我开始认识到自己的狭隘,原来不同的教育家他们对课程的理解完全不一样,如夸美纽斯认为,课程即教材;杜威认为,课程即活动;在泰勒看来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等。而我比较赞同杜威的对课程的认识,杜威认为“课程最大流弊是与儿童生活不相沟通,学科科目相互联系的中心点不是科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通过研究成人的活动,识别各种社会需要,把它们转化成课程目标,再进一步把这些目标转化成学生的学习活动。这种取向的重点是放在学生做些什么上,而不是放在教材体现的学科体系上。以活动为取向的课程,注意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
而电影课程就是打开学生与社会生活的窗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很好的把手。
在高中开展电影课程的实践
其实在班上实践电影课程我是从上届高中毕业的学生中开始的,比如《洛奇1》、《少年时代》、《辛德勒的名单》、《阿修罗》、《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卧虎藏龙》、《百万英镑》、《爆裂鼓手》、《死亡诗社》、《起风了》等电影,都是我利用晚自习的时间给学生放过的电影。学生刚进入高中的大门,对电影并没有清晰的概念。再加上我们学校的学生因为大部分学生来自乡下,在他们眼中,看电影似乎就是娱乐。他们看过的电影也很有限,这时我会告诉学生看电影其实和读书是一样,同样可以学习到很多。我还会告诉学生,以后我会一个月给学生放一部电影,但是我放的电影绝对不会是轻松搞笑的,而是有一定深度的,需要大家思考的。看完电影之后,第二天,我会拿出一节课时间来和学生一起解读电影。计划是这样,但在实践中并不会那么顺利。
主要是我自己的水平有限,观影前与观影后的准备工作做得不好。也没有下功夫去备好一堂电影课。其实大部分时候,是我在网上搜集一些资料,在课堂上给学生看看。对电影人物、主题只能有个大概地了解。然后让学生写一篇电影观后感。但因为学生水平有限,好的影评是很难看到的。再则学生写完电影观后感之后,我也没有花太多的时间批改。对他们的观后感精心点评。所以很多时候看了一部好的电影,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去却收效不是很大。严格意义上来其实我这样做还不能算是真实的电影课程。
看电影之前,我一般不会告诉学生该做哪些准备,也没有在放电影前列出清单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电影。电影虽然有讨论环节,但学生说得少,老师说得多。主观上想把电影课程做得更深入,让学生有更大的收获,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看到淡漠老师在网师开设中小学电影课程,我想了想还是报名了。参加了几次研讨,发现群里的老师都好用心呀,受到群里老师的启发,我决定在班级开展电影课程,同时开设一个讨论电影的QQ群。因为学校领导强调过晚自习和上课时间不准给学生放电影。要放电影必须跟领导请示。平时就没法给学生看电影了,在五一放假之前正好是我的晚自习,因为第二天就要放假,于是我向年纪主任请示了,给学生放电影《百万美元宝贝》,学生们很开心。放电影之前,我告诉了学生,我刚建的一个用来讨论电影的QQ群。让学生回家之后入群,放假的第二天晚上讨论电影。
在正式讨论电影之前,我给学生出了几个思考题。因为学生们都在家里,我也无法看到学生们是不是真的去思考了我给出的问题。但到了讨论的时候,大家发言还是很积极的,以致于很多学生的问题我还没有看清楚就被刷屏了。讨论结束,我让做群主的学生,整理出了讨论记录。但因为讨论太过混乱,群主只整理出了他认为有价值的发言,而我看到的一些比较好的观点并没有整理到讨论记录里去。
讨论结束,我布置了结合讨论记录,再写一篇电影观后感,学生可以在家里多看几遍电影再写,假期结束返校就要上交。学生的观后感交上来,我没有改,先浏览了一遍,我以为经过讨论,学生的观后感会写得更好。但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好,有些同学连基本的情节都还没有看懂。这次电影课程实践,学生虽然有些许收获,得到了一些人生的启示特别是麦琪对拳击梦想的执着打动了大部分的学生。但对电影主题的理解,很多学生还有偏差,我也没有给学生一一指出来。可以说我的这次电影课程实践是不成功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我还没有给学生很好的引导。
在高中开设电影课程的一些思考
在高中开设电影课程的阻力还是很大的。一则高中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学校领导把学生成绩放在了第一位,对除了提高学习成绩的活动并不支持。二则,学生自己对电影的认识比较肤浅,看完电影,对写观后感部分同学有不满情绪,写观后感敷衍了事。三则,我自己对电影课程的理解也不深入,没有很好地设计课程。
当然在高中开展电影课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放松紧张的心情,同时有深度的电影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给学生更多人生的启迪,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当然电影课程也可以和高中语文课程联系起来。其实我最初给学生看电影是非常功利的,因为语文教学的需要。因为高考语文题目中有有关世界名著的题目。而学生又没有大块的时间来阅读名著,于是就大家就想到,可以让学生看电影来弥补学生对名著情节的了解。于是给学生看了《巴黎圣母院》、《大卫科波菲尔》、《高老头》等根据名著改编的老电影。这是我给学生看电影的初衷,当时并没有想到要给学生开展电影课程,也没有想到可以把电影做成课程。
直到遇到网师,加入了网师,遇到了网师电影院,才让我打开眼界,知道了电影原来可以有这样深度的解读,可以在教室里实践电影课程。大着胆子挑战了四次网师电影院主持人工作,分别主持了四部电影《血战钢锯岭》、《佩小姐的移动城堡》、《昭和64》、《海边的曼彻斯特》的研讨。
教学中,我开始给学生看高考名著题以外的电影,给学生看什么样的电影,既能让学生安静地看完,又能给学生带来一些感悟。
因为高中生的时间宝贵,给学生放电影的机会又不多,所以给学生看的电影必须的精心地挑选。看什么样的电影,当然不能是老师一厢情愿的,老师认为的好电影,那些经典的奥斯卡获奖电影就真的适合学生吗?那些经典的励志电影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生活的斗志吗?那些大众所追捧的爱国电影就是一定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吗?
我以为选择的电影一定要是能打开学生的眼界,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触动学生的心灵的影片。比如电影《少年时代》中出现儿童和少年性教育的问题,主人公还是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的时候看成人杂志,儿子女儿到青春期的时候,在一个咖啡馆里,父亲跟孩子们谈聚会,谈性,谈避孕套,谈如何保护自己,这在中国的家长和孩子之间是不太可能发生的。正是因为中国孩子性教育的缺乏,中国家长又羞于跟孩子谈,给学生看电影就是很好的教育方式。借着这个电影可以跟学生讨论他们关系的青春期的性教育,如何做好自我保护等话题,让学生觉得谈性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而是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经历的话题。这部电影比较长,但给学生放完之后,学生的反映很好,关于性教育的问题,让学生打开了眼界,最让学生印象深刻的是两个孩子的母亲,由一个家庭妇女最后成长为一个大学教授,孩子成长的同时,母亲也在不断地学习,完善自己。让学生意识到人生有无限的可能,无论你处于哪个年纪,只要你在不停地学习,你的人生就有很多可能。
我以为电影好的电影应该给学生以心灵的触动,看到人性中不仅有美也有丑的一面。日本电影《阿修罗》我给学生放完之后,有时间多,学生强烈要求再看一遍。一部血腥、暴力的动画片何以让学生着迷?因为它让我们看到了人性在一个杀人吃人的孩子身上的复苏,让我们看到了即使是人吃人的时代,还有人坚信人性有善良的一面,若狭因为不吃阿修罗带来的马肉而活活饿死,让学生们痛心疾首,村民们为了赏金追杀阿修罗的场景惊心动魄。最后的结局又给人安慰,繁华的东京城,阿修罗终于皈依佛门,修成正果。
好的电影还应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我以为给学生看《战狼2》,单纯地挑动其学生爱国心,不如给学生看电影《敦刻尔克》,让学生更能感受到那真实地战争场景,人在战争面前所面临的真实的恐惧。当然也可以给学生看《血战钢锯岭》,让学生既能领略到战争的残酷的一面,又能感受到个人信仰力量的强大。
电影课程对我来说还是大大的荒地,我只是开垦了其中的一小块地。未来可以做的事情还很多,虽然学生比较差,外界的条件也不允许我经常给学生放电影,但我会尽力让学生更多地领略到电影的魅力,让学生在电影的滋润下得到成长。
2018/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