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我裸辞了。
五月三十一日办理完离职手续,六月十号出发抵达杭州,开始租房子找工作。已经快月底了,工作基本敲定,常驻上海,我又将开始新的奔波。
半月有余的面试,让我发现,其实我好像也还不错。
毕业后从事人力资源工作近两年,创了业也赔了钱,一直不怎么敢来大城市发展。可是事实证明,不出来看看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极限高度,和可以挑战的潜力。
感谢过往所有陪伴我成长的人,让此时此刻的我自信而果敢。
面试了半月有余,所以也想站在人力资源的角度复盘一下。
一、薪酬是候选人和面试官的博弈,要先试水。
这些天我前前后后投递了很多家公司,也面试了几家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每次有面试官打电话给我进行初次面试的时候,我都会非常细致的回答问题,并且提出我自己比较关心的问题,尝试在第一环节对岗位职责以及薪资进行摸底。对于那些无法给定薪资标准或者岗位职责的,往往都是大公司在做一些调研,或者他们本身这个岗位招聘需求没有实际那么大。
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细致的沟通呢?
因为,在面试的时候,就薪资问题,就是人事和候选人的博弈,只要他们真的招聘,而我又相对比较匹配,那么人事一定会报价。不谈薪资的招聘要不就是耍流氓,要不就是骗子。
只要这个过程有一个面试官愿意报价,面对下一场的面试,就薪资的博弈,基本上就兜了底,在这个基础上往上抬,也就有了对比和参考。往往某个岗位合适的候选人并没有那么多,从面试到发放offer比例可能也就1/10—3/10,只要有一个hr报了价愿意发offer,那么相关的岗位,基本上匹配度就比较高了。然后,投递有这个岗位或相关岗位的规模更大的公司。不要问我为什么。
我的前一份工作基本工资6000,综合收入8000。
我这次面试拿到的第一份offer试用期基本工资是5580,第二份是6600+1000(绩效),第三份是8500基本工资。
二、选大不选小,跳槽有保障。
毕业之后我最后悔的事情就是,没有进大厂。
为什么要进大公司呢,因为大公司体量大,项目大,流程标准化更完善,有大公司服务经验的,在跳槽的时候会有一种被镀金的感觉。
比如说阿里,在阿里呆过出来的找工作,和从创业公司出来找工作的,作为人事我肯定选阿里出来的。
这事儿别问我怎么知道的,主要是我自己也当过人事,还当过候选人。在我面试期间总被人问及,为什么没有大学毕业后考虑去大一些的公司。十个有九个都是这么问的。
当然我现在进阿里可能是无望了,但是进个能叫上名字的,公司人数上千的。心满意足,心满意足。
作为人事这一类的职能岗位,能服务多大体量的团队,是考察个人能力的重要因素,也是提升个人能力的必由之路。
所以,选大不选小。此时此刻,体量优先,职级靠后。
三、时不时把自己拉出来在人才市场遛一遛,看看自己值多少钱?还有什么需要提升?新的人才市场更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成长是需要对比的,不论工作有多忙,我们都需要时不时让自己静下来,和大局势下的各路精英们比一比。
而职场中的成长,需要结果导向,定标定靶还得与时俱进。那么在恰当的时间节点(自己职业规划的时间节点)在人才市场投一投自己的简历,让行业内的面试官告诉你,你还可以怎么样提升。这样才真正的客观有效。